喻海良:青年科研人才成长需要经历的几道关口
今年4月中国科协公布了《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希望通过中国科协、各主要学会共同资助一批32岁以下的青年科技人才。通过该工程,培养他们成为国家各个领域优秀的科研人员。然而,在今天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青年人才需要闯过哪些难关,才能够脱颖而出,成为一个具有“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的成熟型学者。
第一关是科学的时间管理。从青年科研人员获得教职开始工作,他们的生活便不再像博士生或者博士后阶段一样,在这个阶段只需要把某一件事情做好就可以了。一方面,他们需要教授1-2门课程。虽然教学在研究型大学职称评审中所占比重并不是很高,但是教学是老师与学生交流的直接场所,学生对老师的印象直接影响以后团队的建设。另外,对于新教师,每一门课可能都需要花很多的时间进行备课。另一方面,学术研究依然需要付出很多的时间。在研究型大学,没有一流的学术成果是无法立足的。因此,无论如何,青年科研人员都必须脚踏实地去做好科研工作。除了教学与科研,他们还需要参与所在学院一些业务性事物、寻找企业合作机会以及和学生们进行交流。作为刚刚工作的青年科研人员,第一关应该是建立科学的时间管理方法,懂得如何平衡各项事务的时间分配,应急式时间管理肯定做不好工作。
第二关是科研项目。在大学里面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无论是出差、实验、论文发表、学生招聘等均需要有一定数量的科研经费作为支撑。对于刚刚博士毕业的青年科研人员,现在可以考虑申请的科研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省部级青年基金以及博士后基金。如果他们在博士毕业三年内,在上述基金中没能够有任何收获,其以后的学术发展会无比的困难。在国内优秀大学,如果若干年内没能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或者会被要求转岗,或者会被要求重新寻找其它单位的工作。也因此,对于青年科研人员,必须时刻提醒自己, 现在已经有了多少科研经费,如何利用目前紧张的微薄的科研经费,“滚雪球”式壮大。必须深入了解你们可以申请科研项目,另外除了国家自然基金之外,你们还考虑过什么基金申请。
第三关是开展新的科研工作。当获得一定的科研经费后,青年科研人员便可以开展自己的科研工作,可以用经费购买适当的材料以及招聘一些研究生及助手。然而,此时摆在青年科研人员面前最大的困难就是他在博士、博士后期间积累的工作可能已经完全写完学术论文了,而今后的学术成绩必须在新的单位重新取得。对于青年科研人员,在有导师提出建议和监督的情况下完成工作和完全由自己凝练出科研想法并做出成绩是完全不一回事。如果青年科研人员不能够在之前的研究基础上提出更深一步的研究想法,他们可能会有一段较长的学术挣扎期,在未来一两年内完全没有新的学术成果。另外,要出新的研究成果,就必须购买一些自己的研究设备。青年科研人员要有计划地设计哪些设备先买,哪一些设备后买,哪一些设备和他人合伙使用。另外,需要思考你们是否有足够的空间容纳购买的装备。同时,如果自己没有设备,是否想好了去哪些地方开展合作研究。
第四关是建立团队。当获得一定的科研经费,并持续有学术成果,就必须开始组建自己的学术团队。招聘一定数量的博士、硕士研究生,或者招聘一定数量的科研助手。在组建团队的时候,青年科研人员不只是简单地把人员招聘回来,而要懂得给这些新成员安排工作。充分利用每一个人的优势去做那些擅长的工作,然后也要懂得合理地提高每一个成员的积极性。否则,人员招聘回来了,他们和你离心离德,不但不会取得好的成绩,还可能会影响你们今后的声誉。在团队建立之初,还必须知道自己的实际情况,比如是否有稳定的科研关系网络,如何构建一个完善的科研关系网络,除了同学、博士导师,你是否有其他熟悉的同行朋友。另外,你们需要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比如现在有多少个学生,将来计划招多少个学生,能够给每一个学生独立的研究课题,多久和学生交流一次。你是打算建立一个one-to-one模式的研究团队,还是建立一个互助式的研究团队。
第五关是学术研究方向。当建立了自己的学术团队,就必须开始思考建立一个可能长期发展的研究方向。一个人从事的研究方向基本上决定了一个人的发展定限。很多青年学者,刚刚工作的时候,他们完全听从“领导”的安排去做一些工作,而自己并不去思考这些方向是否有好的发展前景。在短期时间内,听从安排能够很快有事情可以做,但坏处就是几年后完全进入“迷失”状态,似乎做任何事情自己都拿不定注意。另外,还有很多年轻科研人员简单地把博士课题研究方向定位为自己将来的研究方向。正常情况下,博士生阶段,只是培养个人科研能力的阶段,逐渐学会如何收集材料,如何整理材料,如何安排规划科研项目,如何撰写学术论文,如何通过现象归纳本质与机理,等等。因此,与其说博士课题是自己的研究方向,不如说它只是引你进山的一个和尚。至于你们自己怎样修行,看各自造化。也因此,对于青年科研人员,必须有自己的长远发展目标。一个人从博士后出站开始正式科研工作,还将有30年左右的学术科研生涯。在选择研究方向时,如果不考虑长远发展目标,就可能会掉入短期利益的陷阱,将来可能会很难取得突破。
第六关是获取永久职位。现在国内主流高校都已经开始实行“非升即走”政策,如果青年科研人员在获得岗位后,在未来5年或者7年时间内没能够在高级别职称上面取得突破,同样可能会被要求重新寻找工作。对于高级职称评审,除了科研基金之外,还需要考察学术著作数量及水平、教学任务等。在满足上述基本要求之外,他们还需要通过激烈的同事竞争。现在很多高校实行“50%晋升制”,即在评高一级职称的时候,如果同时有多人满足评定要求,他们均可以参与申请,然而晋升率定在50%。由此可以判断,这一关是最后最困难的。
第七关是家庭与身体。对于刚刚开始工作的青年科研人员,大家都处于适婚年龄。也因此,大家都需要考虑成家立业、子女教育。很多年轻人在家庭与事业面前,先选择事业,而后才是家庭。如果是这样,他们就会面临夫妻是否相互理解与支持彼此的事业的问题。另外,青年科技人员的身体状况,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国家青年千人政策才实行几年时间,入选者都是40岁以下的青年才俊,然而,短短几年已经有两位去世。青年科研人才,在做好学术研究的同时,如何让自己保持一个好的身体状况,这是一个需要所有人关注的话题。一方面大家需要取得一个好的科研成绩,另一方面不能失去长久的健康本钱。
总而言之,现在青年科研人员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大机遇面前,国家对他们的投入是以往任何阶段都不能够比拟的。在大机遇面前,青年科研人员如何闯关成功,成为具有独立见解、拥有学术影响力的成熟型学者,需要大家更多的讨论。当然,最后一句话很重要,青年科研人员,不只是需要简单的付出劳动和汗水,更需要在过程中保持良好心态和健康体魄,为科研事业长期奋斗。
本文出自科学网喻海良老师博文:青年科研人才成长需要经历的几道关口
材料牛编辑获授权转载。
材料人网向各大团队诚心约稿,课题组最新成果、方向总结、团队访谈、实验技能等皆可投稿,投稿请联系:邮箱tougao@cailiaoren.com 或 QQ:97482208。
博士这两个字就够值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