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良Chem.Soc.Rev.最新综述:高性能荧光和生物发光RNA成像探针的最新进展
【引言】
RNA在生物的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信使RNA(mRNA)和微型核醣核酸(miRNA)的成像不仅能够学习mRNA的形成和转录以及参与各种生命过程的miRNA的生物合成,而且有助于检测癌症。高性能RNA成像探针大大扩展了人们对生命过程的看法,增强了癌症检测的准确性。
近日,来自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王忠良教授、中国科学院田捷研究员、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陈小元研究员(共同通讯)等人总结了最先进的高性能RNA成像探针,包括可以对具有特殊修饰的RNA序列成像的外源探针和可直接成像而无需特殊处理的内源性探针,并对每个探针都详细地论述了其结构和成像原理。此外,还总结了mRNA和miRNA成像探针在研究生命过程以及检测癌症中的应用。上述内容以“Recent advances in high-performance fluorescent and bioluminescent RNA imaging probes”为题发表在了2017年3月27号的Chemical Society Reviews上。
综述总览图
1 简介
RNA在基因表达和调控中起重要作用。对于基因表达,mRNA是模板,而tRNA和rRNA分别是氨基酸和催化剂的转运蛋白。 对于基因调控,siRNA(小干扰RNA),miRNA和shRNA(短发夹RNA)可以以不同的方式调节基因表达。学习基因表达和调控不仅增加了对各种生命过程的了解,而且有助于疾病诊断和治疗。
基因表达和调控的可视化可以通过各种成像RNA(主要是mRNAs4和miRNAs)来实现。mRNA在基因表达和调控中起着核心作用,因此学习转录、定位、转运、翻译可以获得大量关于基因表达的信息。miRNA是控制mRNA基因表达的内源性调控RNA,因此miRNA的成像可以获得相应mRNA的基因调控信息。
RNA成像探针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探针成像外源RNA和成像内源RNA的探针。它们在结构和原理上有很大的不同,在前一种类型的RNA成像探针中,靶向RNA不是天然的内源性RNA,而是外部插入某些蛋白质结合序列的RNA。成像探针与插入的RNA序列(除了染色表达序列)特异性相互作用使得靶向RNA发光。目前,成像外源RNA的探针包括RBP-FP(RNA结合蛋白 - 荧光蛋白)系统,双分子荧光互补(BiFC),RNA适配体/荧光团系统和报告基因系统。在后一类型的RNA成像探针中,内源性RNA是天然内源性RNA,并且在成像之前不需要额外的预处理。
图1 各种外源和内源RNA成像探针结合靶向RNA的图解说明
2 探针成像外源RNA
外源RNA是外部插入某种蛋白质结合序列,染料结合序列或染料表达序列的RNA。目前,成像外源RNA的探针可分为RBP-FP系统,双分子荧光互补(BiFC)系统,RNA适配体/荧光团系统和报告基因系统四种。对于RBP-FP系统,成像探针与插入的蛋白质结合序列特异性相互作用,然后照射靶向RNA。对于BiFC,成像探针被分为两个非荧光部分,并且与相同靶向RNA中的两个不同的插入的蛋白质结合序列相互作用。只有当成像探头的两部分准确重合时,BiFC探针才会照亮靶向RNA,并且具有比RBP-FP系统低得多的背景信号。对于RNA适配体/荧光团系统,成像荧光团直接与插入的RNA适体(染料结合序列)相互作用并照射靶向RNA。该系统的成像速度比RBP-FP系统和BiFC系统快得多,因此可以用于实时成像。对于报告基因系统,插入的染料表达序列可以表达荧光团(如GFP)或荧光素酶。插入报告基因的3 UTR后,调节miRNA可以间接成像。由于所有这些探针必须与其相应的RNA合作进行适当的预处理,因此它们被分类为成像外源RNA的探针。
2.1 RNA结合蛋白 - 荧光蛋白系统(RBP-FP系统)
RBP是可以特异性结合MBS(MS2结合序列,RNA序列)的MS2外壳蛋白(MCP)。为了对目标mRNA进行成像,将mRNA在3'-UTR(非转译区)中进行预处理来包含 MBS 的6个单元,然后将MCP-GFP融合蛋白加入预处理的mRNA细胞中。MCP-GFP融合蛋白然后结合靶向mRNA并照射靶向mRNA。利用该系统,可以追踪活体酵母中ASH1 mRNA 的定位和转运。
图2 RBP-FP系统的结构
2.2 双分子荧光互补系统
为了减少来自RBP-FP系统的背景信号,将双分子荧光互补(BiFC)并入RNA成像中。在BiFC中,FP分为两个互补的非荧光部分:N端FP(N-FPs )和C端FP(C-FP)。 由于N-FP和C-FP都不是带有荧光性的,所以游离蛋白质的背景信号变得可以忽略不计。
2.3 RNA适配体/荧光系统
将RNA适配体预插入目标RNA的3'-UTR中,与不存在靶向RNA时相比,荧光团的荧光在靶向RNA的存在下显着增加。RNA适配体/荧光团系统利用的是适配体 - 荧光团的相互作用,而不是RBP-FP系统或BiFC系统中RNA-RBP的相互作用。适配体和小分子荧光团之间的结合是快速的,因此该系统实现了实时成像。在该系统中,照射RNA适体可以大大增强荧光团的荧光。目前研究最多的荧光团是二氟-4-羟基亚苄基咪唑啉酮(DFHBI),它是模仿eGFP结构的商业染料。
图3 RNA适配体/荧光团系统的不同结构
2.4 报告基因系统
报告基因系统专门用于miRNA成像。 通常21-25个单链RNA的miRNA是作为控制各种基因调节的序列调节器。 因此,报告基因系统主要应用于成熟miRNA功能的成像,虽然还研究了pri-miRNA(初级miRNA)转录,pri-miRNA切割,ds-miRNA和不稳定mRNA或抑制靶向基因的miRNA功能的成像,但是本文主要讨论了单一成像报告基因系统的miRNA功能。
图4 报告基因系统的结构
3 探针成像内源性RNA
与成像外源RNA的探针不同,成像内源RNA的探针不需要将某些RNA序列引入靶向RNA或转录报告基因。它们含有识别序列,并通过碱基配对互补形成内源RNA。在本文中,作者主要介绍了FISH探针,纳米MB和无猝灭探针。FISH探针通常是用荧光团标记的ssDNA或ssRNA,并且由于存在大量探针而能够以高分辨率成像的靶向RNA。MB是具有茎环结构(或β-发夹结构)的ssDNA或ssRNA,其中荧光团和猝灭剂位于茎部分,识别序列位于环区。 MB在茎环结构上不产生荧光,但在靶向RNA存在下会产生荧光,因此,MB探针也具有较低的背景信号。 MB不能自己进入细胞,因此对于活细胞成像,需要基因载体来递送探针。无猝灭探针是含有特殊荧光团的ssDNA或ssRNA,其在ssDNA或ssRNA结构中是非荧光性的,但在DNA / RNA双链体或dsRNA结构中具有荧光性。
3.1 FISH探针
FISH技术始于在20世纪80年代,最初是用于基因组成像。用于RNA成像的FISH探针是带有相同荧光团标记的ssDNA,ssRNA或混合ssRNA / DNA序列组,其序列与靶向RNA的不同部分互补。由于FISH探针是在不存在靶向RNA的情况下具有荧光性的,所以如果游离的FISH探针未被去除,背景信号将会很高。 因此,FISH探针只能在处于预处理的固定细胞中成像RNA,并且可以除去游离的FISH探针。
3.2 分子信标(MBs)
分子信标是用于RNA成像研究最多的探针。它们具有茎环DNA结构,识别序列位于环区。在茎区域,荧光团和猝灭剂处于非常接近的位置,首先导致MBs失去荧光性能。然而,一旦MBs暴露于靶向RNA,识别序列将与靶向RNA形成稳定的杂交双链体,并且茎-环结构将变成线性的,迫使猝灭剂远离荧光团,从而恢复荧光性。
图5 MBs的不同结构
3.3 纳米MBs
纳米MBs是指加载纳米颗粒的MBS,用其作为猝灭剂和载体,并且不需要额外的基因载体来递送探针。这里的纳米颗粒不仅仅是MBs的载体,而且还作为MBs上相邻荧光团的猝灭剂。
图6 不同纳米MBs的结构
3.4 无猝灭探针
与MBs和纳米MBs不同,无猝灭探针不需要猝灭剂来减少探针的初始背景荧光。 相反,这些无猝灭探针中的荧光团自身被淬灭。FIT探针和ECHO探针是典型的无猝灭探针。
4 RNA成像的应用
4.1 应用于追踪RNA过程
mRNA过程通常包括转录,定位,转运和翻译,通过跟踪新生RNA,显示强表达的持家基因在RBP-FP系统开发期间改变了转录脉冲的大小。通过用RBP-FP系统跟踪先前得mRNA,在活细胞中监测剪接体装配的动力学过程。通过用两组不同的FISH探针标记GFP前mRNA的外显子和内含子,将162个剪接过程用单分子灵敏度就达到可视化。
图7 成像应用于追踪RNA过程
4.2 癌症诊断中的应用
对于检测单个mRNA肿瘤标记物,MBs和纳米MBs已经成功应用于检测不同肿瘤细胞中的存活蛋白mRNA,MnSOD mRNA,c-raf-1 mRNA,TK1 mRNA,STAT5B mRNA126和K-ras mRNA170。多个mRNA肿瘤标记检测可以提高癌症检测的准确性,这可以很容易地被纳米MBs完成。
图8 在CLSM下的TK1 mRNA,存活蛋白mRNA,c-myc mRNA和GalNAc-T mRNA的细胞成像
【总结与展望】
RNA成像在以下两个方面非常重要。 首先,RNA成像可以跟踪RNA过程,如转录,定位,转运和翻译。其次,RNA成像可用于癌症诊断,因为某些mRNA或miRNA可以作为肿瘤标记物。 然而,RNA成像目前主要停留在细胞水平,体内成像非常罕见。本文总结了目前的高性能RNA成像探针,分析了其结构和成像原理,并将设计与其应用相关联,这可为将来优化电流探针提供指导。
文献链接:Recent advances in high-performance fluorescent and bioluminescent RNA imaging probes(Chem.Soc.Rev.,2017,DOI: 10.1039/C6CS00675B)
本文由材料人生物材料组李伦供稿,材料牛编辑整理。
参与生物材料话题讨论或了解生物材料小组招募详情,请加入材料人生物材料交流群(124806506)。
材料牛网专注于跟踪材料领域科技及行业进展,这里汇集了各大高校硕博生、一线科研人员以及行业从业者,如果您对于跟踪材料领域科技进展,解读高水平文章或是评述行业有兴趣,点我加入编辑部。
欢迎大家到材料人宣传科技成果并对文献进行深入解读,投稿邮箱tougao@cailiaoren.com。
材料测试,数据分析,上测试谷!
文章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