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等于superman?事情没那么简单!
材料牛注:当女博士被称为第三种人的时候,就已经反映出博士这一学位在大家心里的特殊性。登峰造极的学术造诣,搭配不拘小节的外表,往往是博士的代名词,但是,PhD(学术型博士)这一头衔就能保证其在学术中的真的能发挥偌大的影响力么?恐怕要say no 了!
从本科到博士,这是一条越来越孤独的道路,正是孤独的道路,让人学会了冷静,学会了思考,拥有了更好的知识构架。因此。在传统认识中,博士必定是一个学识渊博、工作高效、才华横溢、拥有强烈的求知欲的人。它打开了通向学术世界的大门,这让它在就业市场保有优势。博士是以学术研究为基础的,没有学术研究博士这一头衔也就失去意义。但近十年来,博士和学术似乎关系不再像从前那样对等了,关于博士头衔在学术领域起到的作用引起的很大的争论。
最近一项研究,分析了初级学术职位的求职要求,发现要想谋求一份职位,成为全能的superhero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教学和研究的要求已经不再是单一的评价标准,也包括了在行政管理和社会参与方面履行职责的能力。这项研究,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亚大学短短的一天内张贴的近300个工作岗位的广告,并且发现一些职位描述中包含多达24个“主要”的选择标准。甚至在一个案例中,21个被认为是“基本”标准。
该项研究人员Inger Mewburn和Rachael Pitt指出,职位过于具体的描述会导致矛盾和混乱,他们总希望“新学者”是多方面全方位人才,能够在任何一个标准领域里游刃有余。但实际上,博士并不是印象当中的superman。聪明的人不读PhD也是聪明的,不聪明的人读了PhD也不可能变成全才。这一头衔除了能肯定学者受过职业的科研教育,再就是拥有了通往学术的入场券。
由此可见,博士头衔也只是学者从事学术的一个起点和一个职业资格证书或者说一块敲门砖而已,要想在学术界开挂,还需要学者们努力的做实验,拼命的发paper。
本文参考地址:Academic superheroes? A critical analysis of academic job descriptions
感谢材料人网编辑部丁菲菲 提供素材
文章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