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 Mater. 中国科院化学所-动态控制银纳米阵列检测底物诱导细胞伸长增长
【引言】
蒸发诱导纳米粒子组装由于其具有易操作性、高成本效益和广泛的适用性,已在传感器、光学器件和光电设备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但溶剂从固体表面蒸发会产生的强烈的相互作用力,出现咖啡环效应(CRE),同时受到溶剂本身低扩散率的影响,使得蒸发诱导的纳米线很难实现长距离有序排列,限制了这项技术的发展。
【成果简介】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王铁研究员(通讯作者)团队使用液体基质替代传统的固体表面来实现对悬浮液滴的干燥,可提高银纳米线阵列(AgNW)悬浮液的迁移速率,并在一小时内完成有序组装。实现了AgNW高度统一、长程有序的自组装。定向的AgNW阵列很容易转移到任意的基质中,易于制备纳米器件。
【图文导读】
图1:蒸发诱导纳米颗粒组装
a)小型深宽比模块(特别是纳米棒)在固体表面蒸发诱导下进行自组装示意图;
b)长程有序Au纳米棒阵列的SEM图像;
c)通过在固体表面蒸发得到的短程有序束状结构AgNWs(纳米线)的SEM图像;
d) AgNWs在氯仿溶液表面选择性自组装原理图:(i)混合溶液的流动阶段;(iia)纳米线的选择性排布阶段;(iib)大量的纳米颗粒在血管壁上组装阶段。图片中编号的含义:数字1代表模型1:纳米线选择性自组装;数字2代表模型2:随着液体表面的减少,纳米颗粒在血管壁上自组装;
e)AgNWs在水-空气界面选择性自组装的SEM图像 (对应于(d)中的模型1);
f)AgNPs(纳米颗粒)在血管壁自组装的SEM图像 (对应于(d)中的模型2)。
图2:自组装AgNW阵列的表征(测量AgNW阵列的定向质量)
a-c) AgNW阵列在正交偏振光学显微镜下的图像:偏振镜的连续旋转显示出交替出现的双折射,偏振片分别旋转 a) 90°,b) 45°,c) 0°
通过暗场显微镜视图观察自组装膜,在0°,45°和90°连续旋转偏振镜,在平行于纳米线的方向得到最大的双折射强度,当旋转到90°时得到最小的双折射强度。反射光均匀的亮度说明自组装膜在单一方向面积可以达到1mm2
d-g) 自组装AgNW阵列的SAXS(小角X射线散射)图像
d)2维SAXS图样
e) 2维SAXS图样,其中X射线散射强度作为一个方位角度的函数,比色刻度尺表示强度
f)来自d中SAXS图样的综合数据,这种散射图样具有2维层状结构特征,峰位对应于米勒指数为10,20和30的布拉格反射平面
g)纳米线的2维层状密排结构示意图
图3:AgNW阵列的形成机制
a)相邻AgNWs (黑色)和相邻AgNPs (红色)的范德瓦尔斯力
b)排空作用。当杂质AgNPs与AgNWs共存时,可通过纳米颗粒的含量调节熵效应,将导致纳米线间的吸引力增加。排空相互作用能量Edep = - nkTΔV,n是小颗粒的数密度,k是玻耳兹曼常数,T是温度,ΔV是由于排斥层重叠获得的体积
c)水-空气界面的圆柱体和球体示意图
d)表面能的变化。当纳米颗粒和纳米线被吸附到水-空气界面时,纳米颗粒的表面能变化可忽略,纳米线的表面能显著减小
图4:细胞基质粘附和增长
a,b) 观察培养2min的人牙周膜细胞的SEM图像 a)接种于定向的AgNW阵列上 b)接种于随机的AgNW膜上
c)对应于a)b) 细胞的拉曼光谱
d,e)培养12h的人牙周膜细胞的SEM图像 d)接种于定向的AgNW阵列上 e)接种于随机的AgNW膜上
f)细胞粘附和生长示意图 (ia)接种于定向的AgNW阵列上 (iia)接种于随机的AgNW膜上
定向的AgNW阵列通过激活酪氨酸激酶刺激细胞排列。随时间延长,超过85%的细胞沿AgNW阵列定向方向生长,而在随机的AgNW膜上没有出现明显的细胞伸长生长。
图5:不同基质上细胞的特征和形貌
a,b)细胞培养1,2,6h得到的拉曼散射图像 a)接种于定向的AgNW阵列上 b)接种于随机的AgNW膜上
c)细胞长轴之间的夹角分布和阵列的定向方向。
d,e)接种于定向AgNW阵列上细胞的SEM图像 d)培养1h e)培养6h
f)接种于定向AgNW阵列上细胞培养6h的荧光图像
g,h)接种于随机AgNW膜上细胞的SEM图像 d)培养1h e)培养6h
i)接种于随机AgNW膜上细胞培养6h的荧光图像
【小结】
定向的银纳米线阵列可以产生表面增强拉曼散射信号,揭示了细胞沿纳米线方向伸长生长的分子机制,有助于系统学习和更好地理解细胞的粘附和生长。由于AgNWs具有优良的电导率和热导率,将有利于在电或热刺激下研究神经或组织行为,对于研究生命科学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链接:Dynamically Regulated Ag Nanowire Arrays for Detecting Molecular Information of Substrate-Induced Stretched Cell Growth(Adv. Mater., 2016, DOI: 10.1002/adma.201603223)
本文由材料人生物材料小组April_bai供稿,材料牛编辑整理。
参与生物材料话题讨论或了解生物材料小组招募详情,请加入材料人生物材料交流群(124806506)。材料牛网专注于跟踪材料领域科技及行业进展,这里汇集了各大高校硕博生、一线科研人员以及行业从业者,如果您对于跟踪材料领域科技进展,解读高水平文章或是评述行业有兴趣,点我加入编辑部。
材料人网尊重所有进行知识传播的媒体,转载请联系tougao@cailiaoren.com
文章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