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刊动态|各类储能电池大放异彩【新能源周报第21期】
历经几十年的研究,锂离子电池技术日趋成熟,且锂资源的有限性制约进一步发展。于是人们纷纷将目光投向其他二次电池如钠离子电池、钾离子电池和铝离子电池等。本期新能源周报将带大家一览近期各类储能电池的研究进展。
1.Adv. Mater. : 无枝晶钾电池——液态K-Na合金负极
图1. 固态金属负极转变为液态金属负极以抑制枝晶的示意图
固态钾金属负极出现的枝晶现象阻碍钾电池的发展。近来,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John B. Goodenough教授课题组(通讯作者)采用室温下液态的K-Na合金固定在强韧多孔膜上作为负极,同时采用液态有机电解液,得到具有高循环稳定性的无枝晶钾电池。这项工作为其他正极材料开辟新的机遇。
2.Adv. Mater. : 钠离子电池——碳点优化多层石墨烯包裹花瓣状金红石型TiO2
图2. 石墨烯包裹花瓣状金红石型TiO2的形成示意图
过去十年中人们致力研究形貌各异的TiO2以提高电化学性能。最近,中南大学纪效波教授课题组(通讯作者)首次采用碳点作为“设计师添加剂”,诱导TiO2从纳米球生长为纳米针,最后进一步制备多层石墨烯包裹花瓣状金红石型TiO2。这项工作表明,碳点定制的独特纳米结构,伴随着多层石墨烯的包裹,可以显著提高金属/金属氧化物储能系统的电化学性能。
3.Adv. Mater. : 氯铝酸根离子插层获得3D石墨泡沫(3DGF)用于超快铝离子电池
图3. 3DGF制备和电池组装的示意图,插图分别为PG、首次膨胀PG、二次膨胀3DGF
石墨片的多孔结构是一种有趣的储能或电催化材料。最近,美国斯坦福大学戴宏杰教授和山东科技大学林孟昌教授等(共同通讯)采用氯铝酸根离子插层热解石墨(PG),随后进行热膨胀和电化学析氢反应,制备含有排列整齐几层石墨烯的新型3DGF。3DGF具有很好的各种电化学研究及应用前景。
4.Adv. Mater. : 选择性渗透膜提高有机钠离子电池循环稳定性
图4. 钠离子渗透膜示意图
在有机电解液中溶解是有机电极材料碰到的难题。为了提高循环稳定性,德国伊尔梅瑙工业大学Yong Lei教授课题组(通讯作者)提出一种新策略,采用选择性渗透膜允许钠离子通过而阻止活性材料进入电解液。这项工作为提高有机钠离子电池循环稳定性开辟新途径。
5.Angew. Chem. Int. Ed. : 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完全固溶度的钴掺杂FeS2纳米球
图5. Co掺杂FeS2储钠机理示意图
基于CoS2和FeS2具有相似的结构,韩国东国大学Yong-Mook Kang教授和南开大学陈军教授等(共同通讯)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不同钴含量的Co掺杂FeS2并首次用于钠电负极。Co0.5Fe0.5S2表现出最佳的电化学性能,在2 A/g下循环5000次比容量保持有0.220 Ah/g,甚至在20 A/g下也有0.172 Ah/g,并发现在首次活化中转变为层状结构。该材料成为有前途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6.Angew. Chem. Int. Ed. : 碳氧化物盐用于快速可充电池
图6. 碳氧化物盐的制备、结构和理论反应
碳氧化物盐通过质子交换反应可作为Li、Na或K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南开大学陈军教授课题组(通讯作者)首次发现K2C6O6可作为快速充放电的钾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其比容量在0.2 C下高达212 mAh/g,10 C下保持有164 mAh/g。这项工作或将引发对钾离子电池的开发。
7.Adv. Energy Mater. : 锂硫电池——共价有机框架高效化学吸附多硫化物
图7. COF的制备和N、B掺杂COFs化学结构的示意图
很多人致力于减小锂硫电池的穿梭效应以提高循环稳定性。最近,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唐智勇教授和李连山教授课题组(共同通讯)采用硼酸酯共价有机框架(COF)增强对多硫化锂的吸附,孔隙中正极化B和负极化O可同时有效吸附 和Li+。这项工作为新型多孔主体材料的设计和制备开辟新途径。
8.Adv. Energy Mater. : 锂空电池正极材料——铂包覆中空石墨烯纳米笼
图8. Pt包覆中空石墨烯纳米笼示意图
质子惰性系锂空气电池一个很大的问题是高充电过电位。为克服这一问题,北京理工大学陈人杰教授和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Jun Lu博士等(共同通讯)制备出超细Pt包覆中空石墨烯笼。该正极材料的充电电位在100 mA/g下能低至3.2 V,甚至在500 mA/g下保持低于3.5 V。这种新型正极结构是锂空气电池有希望的候选。
9.Nano Lett. : 核壳结构Li(NixMnyCoz)O2@LiFePO4改善高电压循环稳定性
图9. 核壳结构Li(NixMnyCoz)O2@LiFePO4表征
由于在高电压下较差的循环稳定性,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难以被广泛应用。为解决这一问题,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潘锋教授课题组(通讯作者)设计出纳米晶LiFePO4包覆层,得到核壳纳米结构Li(NixMnyCoz)O2@LiFePO4。该正极材料在3.0-4.6 V内长循环测试中表现出高比容量。这一工作促进过渡金属氧化物应用在电动车上的发展。
10.Energ. Environ. Sci. :用于锂硫电池的中空微/纳米结构的设计与工程
图10. 各种中空微/纳米结构储硫材料示意图
储硫材料的选择是影响锂硫电池性能的关键因素。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楼雄文(Xiong Wen (David) LOU)教授课题组(通讯作者)总结近期用于高性能锂硫电池的各种中空微/纳米结构的研究进展。该综述为储硫材料的设计和合成提供一个启示。
本文由材料人编辑部新能源学术组 蒜头 供稿,点这里加入材料人的大家庭。参与新能源话题讨论请加入“材料人新能源材料交流群 422065952”,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新能源前线”或扫码关注。
文章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