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romolecules最新文献快讯专题(Volume49 Issue15)


本期专题跟踪了Macromolecules于2016年8月9日见刊(Volume49,Issue15)的25篇材料相关文献,涉及领域:共价有机框架、碳纳米管、多组分点击聚合、共轭聚合物、有机发光二极管、功能化液晶聚合物、水凝胶等。

148 spine minimum. full size. Editor: Mingjen JEM: Clay RTP: Marcia Ross

其中中国研究机构发布8篇(以期刊中出现顺序排序):台湾国立中山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台湾交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南京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

相关文献资源网友已上传,点我跳转到材料人论坛下载(微信读者请点击阅读原文)。

1、封面文章 共价有机框架:去硼化——新结构共价有机框架的构建

Moving Beyond Boron: The Emergence of New Linkage Chemistries in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Macromolecules, 2016, DOI: 10.1021/acs.macromol.6b00891)

1

氮掺杂烯铵酮类COFs的多种应用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William R. Dichtel等人从共价有机框架(COFs)的设计、合成和性能等方面,举例论述了COFs材料将向着去硼化、更强的联结结构的方向发展的趋势。该Perspective文章指出,新型COFs的构建和对其结构的进一步认识以及其形貌控制的发展,将为分子尺度下精确控制其固态结构以用于不同目的提供一种手段。

文/Sea

2、台湾国立中山大学-碳纳米管:功能超分子多肽与碳纳米管形成的复合材料体系

Functional Supramolecular Polypeptides Involving π−π Stacking and Strong Hydrogen-Bonding Interactions: A Conformation Study toward Carbon Nanotubes (CNTs) Dispersion (Macromolecules, 2016, DOI: 10.1021/acs.macromol.6b01060)

2

超分子多肽聚合物可与碳纳米管形成复合体系

台湾国立中山大学Shiao-Wei Kuo课题组讨论了关于超分子功能多肽的制备和应用。通过开环聚合制备的多肽聚合物,是性能优异的碳纳米管分散剂,两者形成的复合材料体系在极性和非极性介质中都能适用。

文/_Janvier

3、香港科技大学-多组分点击聚合:一种简易的合成稠杂环聚合物的方法

Multicomponent Click Polymerization: A Facile Strategy toward Fused Heterocyclic Polymers(Macromolecules, 2016,  DOI: 10.1021/acs.macromol.6b01217)

3

稠杂环聚合物的聚合过程

香港科技大学的唐本忠等学者报道了一种简易而高效的多组分点击聚合的路线来合成稠杂环聚合物。合成的该类聚合物具有优异的成膜性,高的热稳定性和良好的形貌稳定性。

文/TJUCFZ

4、台湾交通大学-共轭聚合物:基于环糊精新的水溶性共轭聚合物

Novel Water-Soluble Cyclodextrin-Based Conjugated Polymer for Selective Host–Guest Interactions of Cationic Surfactant CTAB and Reverse FRET with Rhodamine B Tagged Adamantyl Guest(Macromolecules, 2016,  DOI: 10.1021/acs.macromol.6b00789 )

4

π-共轭聚合物与三甲基溴化铵(CTAB)的相互作用

台湾交通大学Hong-Cheu Lin 等学者成功设计并合成了基于β-环糊精的π-共轭聚合物。在纯水中,聚集的π-共轭聚合物的三唑与Fe3+离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有趣的是,一种罗丹明标记的金刚烷作为客体在Fe3+离子存在的情况下选择性地与主体π-共轭聚合物的β-环糊精作用并产生荧光发射。

文/xiiluu

5、北京化工大学-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链坠均聚物和共聚物用于热激发的迟滞荧光材料

Pendant Homopolymer and Copolymers as Solution-Processable Thermally Activated Delayed Fluorescence Materials for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Macromolecules, 2016,  DOI: 10.1021/acs.macromol.6b01216)

5

优化后的无规聚合物copo1:m(苯乙烯):n(TADF)=63:37

对于OLED材料来说,最近人们认为第三代材料已经诞生,即表现出热激发的迟滞荧光材料(TADF)。来自北京化工大学的Shouke Yan和杜伦大学的Martin R. Bryce等人报道了一系列带有 “吊坠”取代基团(上图红色和蓝色部分)并且具有绝缘性能分子骨架的吊坠聚合物。优化后的最高外量子效率(EQE)达到了20.1%,在100 cd m−2条件下EQE为5.3%。

文/TJUCFZ

6、南京大学-联萘基共轭聚合物:校正手性联萘基共轭聚合物材料的圆偏振发射信号

Regulating Circularly Polarized Luminescence Signals of Chiral Binaphthyl-Based Conjugated Polymers by Tuning Dihedral Angles of Binaphthyl Moieties (Macromolecules, 2016, DOI: 10.1021/acs.macromol.6b00883)

6

三种联萘对映体及其各自的圆偏振发光强度

南京大学成义祥教授课题组成功展示了圆偏振发光材料的发射信号是可调节的。首先通过设计和合成三种不同种类的联萘基共轭聚合物对映体,将一部分联苯的二面角稍加改动,便能校正圆偏振发光材料的发射信号。

文/_Janvier

7、大连理工大学-功能化液晶聚合物:裁剪功能化液晶材料的策略

Strategies for Tailoring LC-Functionalized Polymer: Probe Contribution of [Si-O-Si] versus [Si-C] Spacer to Thermal and Polarized Optical Performance “Driven by” Well-Designed Grafting Density and Precision in Flexible/Rigid Matrix (Macromolecules, 2016, DOI: 10.1021/acs.macromol.6b01429)

7

利用光学偏振和热力学性能的差异,证实通过改变接枝密度制备功能化液晶聚合物

大连理工大学李杨等学者以PVSt/PVPDMS聚合物体系为研究对象,首先经过氢化硅烷化,形成[Si-O-Si]/[Si-C]间隔区,并且精确调整聚合物体系的接枝密度,制备功能化液晶聚合物。该研究借助对比[Si-O-Si]和[Si-C]间隔区的光学偏振和热力学性能,由此首先提供了可供裁剪的功能化聚合物。

文/_Janvier

8、华东理工大学-纳米多孔聚咔唑:通过置换效应合成碳捕捉增强型特种纳米多孔咔唑

Substitution Effect Guided Synthesis of Task-Specific Nanoporous Polycarbazoles with Enhanced Carbon Capture (Macromolecules, 2016, DOI: 10.1021/acs.macromol.6b01342 )

8

不同结构的材料对应的碳捕捉能力

华东理工大学的汪华林和刘洪来以及田纳西大学的Xiang Zhu和Sheng Dai等学者受到取代效应的启发,合作开发了多孔有机聚合物材料家族的新成员,该成员可增加碳捕捉的效率,将大大改善环境问题。

文/_Janvier

9、华南理工大学-水凝胶:具有高伸缩性、韧性和良好的自我恢复能力的双物理交联水凝胶

Dual Physically Cross-Linked Hydrogels with High Stretchability, Toughness, and Good Self-Recoverability(Macromolecules, 2016, DOI: 10.1021/acs.macromol.6b00584)

9

Fe3+作为物理交联点的水凝胶重组过程

华南理工大学王朝阳的和华南农业大学周武艺的利用粘土纳米片和铁离子(Fe3+)作为交联剂,开发了一类新型的双物理交联水凝胶类(DPC)。该水凝胶具有很高的拉伸强度、卓越的韧性以及良好的自修复能力。

文/xiiluu

10、聚合物液晶弹性体:制备具有形状记忆能力的主链型近晶相液晶弹性体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a Main-Chain Smectic Liquid-Crystalline Elastomer with Shape-Memory Ability (Macromolecules, 2016, DOI:10.1021/acs.macromol.6b01166)

10

形变量,压力,温度三者的三维关系图

西班牙IMDEA材料研究所的Aránzazu Martínez-Gómez等人从聚合物中制备了主链型的近晶相液晶弹性体,其能够在没有引发剂的情况下使得物质自发进行热交联,进而具有形状记忆功能。这一形状记忆功能与众所周知的循环热变形效应有关,并且具有良好的记忆恢复性和形状稳定性。

文/Simon

11、聚合物亚微米颗粒:环氧乙烷-N-乙烯基吡咯烷酮嵌段共聚物的自组装和交联

Organized Polymeric Submicron Particles via Self-Assembly and Cross-Linking of Double Hydrophilic Poly(ethylene oxide)-b-poly(N-vinylpyrrolidone) in Aqueous Solution (Macromolecules, 2016, DOI: 10.1021/acs.macromol.6b01355)

11

环氧乙烷-N-乙烯基吡咯烷酮嵌段共聚物自组装成亚微米颗粒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胶体与界面研究所的Markus Antonietti和Bernhard V. K. J. Schmidt等人在水溶液中合成了一种双亲性的聚合物亚微米颗粒,该颗粒由聚环氧乙烷和聚N-乙烯基吡咯烷酮嵌段共聚而成。合成的嵌段共聚物能够自组装成表观流体力学半径为200nm~2μm的球状颗粒。该亚微米颗粒具有运输和释放各种分子的能力。

文/Sea

12、聚合物单体结构:单体结构对合成超支化聚合物的环加成反应的影响

Effect of Monomer Structure on the CuAAC Polymerization To Produce Hyperbranched Polymers(Macromolecules, 2016, DOI: 10.1021/acs.macromol.6b01426)

12

不同结构参数的单体组合

美国圣母大学的Haifeng Gao等人研究了不同的单体结构对超支化聚合物的聚合反应动力学、分子量大小以及聚合度的影响,发现不同的单体结构变化对分子量以及聚合度的影响存在很大的差距。

文/LRKT

13、 肽-微凝胶:用多肽对微凝胶表面改性

Microgel Surface Modification with Self-Assembling Peptides (Macromolecules, 2016, DOI: 10.1021/acs.macromol.6b01497)

13

凝胶微球与多肽链的自组装过程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Kimberly C. Clarke和美国查普曼大学L. Andrew Lyon对凝胶微球表面进行改性。其利用多肽自组的特点,在以N-异丙基丙烯酰胺为主要单体的凝胶微球表面覆盖了一层多肽。得到的凝胶核/多肽壳是一种组装式的复合材料,核、壳部分都能够被单独改性。通过这一方法,人们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设计具有特殊功能的新材料,所得材料在细胞外基质支架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文/molecular

14、聚偏二氟乙烯:偏二氟乙烯RAFT聚合的限制

Limits of Vinylidene Fluoride RAFT Polymerization(Macromolecules, 2016, DOI : 10.1021/acs.macromol.6b01087)

14

活性末端官能团的比例随聚合度的变化

法国Institut Charles Gerhardt的VincentLadmiral和法国图卢兹大学的Rinaldo Poli等人对聚合度大于50的偏二氟乙烯的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RAFT)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确实能够通过RAFT制备更高摩尔质量的聚偏二氟乙烯(PVDF),但只有在转化率低于33%的情况下才能进行。

文/xiiluu

15、聚合物吸收剂:基于聚烯烃的新型烃(油)聚合物吸收剂

Petrogel: New Hydrocarbon (Oil) Absorbent Based on Polyolefin Polymers(Macromolecules, 2016, DOI : 10.1021/acs.macromol.6b01244)

15

非晶态x-D-DVB与半结晶LLDPE分别在甲苯和石油中的溶解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T. C. Mike Chung等人研究制备了一类新的聚合物吸收剂,被称为“petrogels”。聚烯烃类疏水吸收剂对水中的烃(油)分子会进行选择性吸收,这类似于水凝胶对水溶液的吸收。

文/xiiluu

16、聚合物界面反应动力学: 通过点击反应合成聚合物刷子

Kinetics of Polymer Interfacial Reactions: Polymer Brush Formation by Click Reactions of Alkyne End-Functional Polymers with AzideFunctional Substrates  (Macromolecules, 2016, DOI: 10.1021/acs.macromol.6b01220)

16

锗基材表面改性示意图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Jeffrey T. Koberstein等人利用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IR)测定铜催化1, 3-偶极环加成反应的反应速率。与常用的测试手段相比,利用这一红外法,能够迅速准确地测定反应中任一时刻的反应速率。

文/molecular

17、温敏毛状纳米粒子:通过温敏毛状纳米粒子增强双热敏亲水ABC线性三嵌段共聚物在水中的凝胶化

Enhancing Gelation of Doubly Thermosensitive Hydrophilic ABC Linear Triblock Copolymers in Water by Thermoresponsive Hairy Nanoparticles(Macromolecules, 2016, DOI: 10.1021/acs.macromol.6b01156)

17

ABC-Q水溶液在NPs存在时形成更强的凝胶

美国田纳西大学Bin Zhao等人研发了一种通过温敏聚合物刷接枝纳米粒子(多毛的纳米粒子)来增强双热敏亲水线性ABC三嵌段共聚物在水中凝胶化的方法。可以认为多毛的纳米粒子相当于“种子”,起到了吸收ABC中断裂了的C段,促进胶束核和纳米粒子之间形成桥键的作用,因而增强了凝胶化程度。

文/Lynn

18. 聚合物降解:合成并表征可降解骨干的吖内酯官能团聚合物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Backbone Degradable Azlactone-Functionalized Polymers

(Macromolecules, 2016, DOI: 10.1021/acs.macromol.6b01212)

18

利用 MDO和VDMA制成活性水解共聚物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Matthew C. D. Carter等人设计了一种同时含有吖内酯侧链功能和酯基水解骨干的活性可降解共聚物,这一共聚物适合作为设计新的可降解聚合物的模板,也适合作为共价键和离子键交联聚合物薄膜、胶囊和水解凝胶的组成材料。

     文/Simon

19、固态结构:L-2-羟基-3-甲基丁酸的结晶化和固态结构

Crystallization and Solid-State Structure of Poly(l-2-hydroxy-3-methylbutanoic acid)(Macromolecules, 2016, DOI: 10.1021/acs.macromol.5b02774)

19

由 L-2-羟基-3-甲基丁酸合成L-缬氨酸

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的Hironori Marubayashi等人对L-2-羟基-3-甲基丁酸的结晶化和固态结构进行了全面研究,发现了相关材料的结晶温度和分子结构,这一发现有助于新型生物聚合物的研究。

文/LRKT

20、嵌段共聚物:结晶嵌段共聚物的微观结构导向

Oriented Microstructures of Crystalline–Crystalline Block Copolymers Induced by Epitaxy and Competitive and Confined Crystallization(Macromolecules, 2016, DOI : 10.1021/acs.macromol.6b00705)

20

嵌段共聚物的外延和约束结晶

意大利那不勒斯费德里克二世大学Claudio De Rosa等人利用有规立构活性有机金属催化剂成功制备出聚乙烯-间同立构聚丙烯(PE-block-sPP)结晶-结晶嵌段共聚物。研究人员利用PE-block-sPP样品在p-三联苯(3相)的取向结晶实现对两嵌段的结晶控制。

文/xiiluu

21、自扩散;星形聚合物:缔合星形聚合物的自扩散

Self-Diffusion of Associating Star-Shaped Polymers(Macromolecules, 2016, DOI: 10.1021/acs.macromol.6b00959)

21

不同结构的星形聚合物的自扩散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Bradley D. Olsen和德国古腾堡大学的Sebastian Seiffert等人通过瑞利散射研究了星形聚合物在不同条件下的扩散过程及结果,确定了相应的影响因素,这一发现有利于对其聚合动力学的研究。

文/LRKT

22、聚丙烯结晶:流动诱导全同立构的聚丙烯结晶时的晶体形态的转变

Transition in Crystal Morphology for Flow-Induced Crystallization of Isotactic Polypropylene(Macromolecules, 2016, DOI: 10.1021/acs.macromol.6b00303)

22

不同压强下聚合物的再结晶温度和总退火时间

美国化学工程部与宾州州立大学的Scott T. Milner等人研究了全同立构聚丙烯样品在旋转流变仪中的形态变化,观察了重复融化和再结晶后的流动诱导前躯体的存在对聚合物晶体结构的影响,并研究了其在多次融化与再结晶后的稳定性。

文/LRKT

23、聚酰胺纤维:结构研究——固态核磁共振和第一性原理建模

Structural Studies of Polyaramid Fibers: Solid-State NMR and First-Principles Modeling (Macromolecules, 2016, DOI: 10.1021/acs.macromol.6b01051)

23

聚酰胺纤维的结构研究示意图

荷兰拉德堡德大学的Arno P. M. Kentgens等人结合高分辨率的固态核磁共振技术和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深入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PTA)的分子堆积。研究人员在文献已报道的四种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16种可能结构,最终DFT计算结果表明有9种PPTA结构在能量上是可行的。

文/Sea

24、水凝胶蠕变断裂:通过拉伸实验研究强韧聚两性电解质水凝胶的蠕变行为和延迟断裂

Creep Behavior and Delayed Fracture of Tough Polyampholyte Hydrogels by Tensile Test(Macromolecules, 2016, DOI: 10.1021/acs.macromol.6b01016)

24

水凝胶断裂时间随加载应力的增加而减少

日本北海道大学Jian Ping Gong等人研究了聚两性电解质水凝胶分别在无化学交联和有化学交联时的蠕变断裂动力学。研究发现,在某些临界载荷之上时,物理交联的和弱化学交联的水凝胶都发生了蠕变断裂,而弱化学交联的水凝胶可以抵抗蠕变流动。

文/Lynn

25、聚合物电解质膜:增塑提高离子电导率,与其玻璃化温度有关

Effect of Plasticization on Ionic Conductivity Enhancement in Relation to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of Crosslinked Polymer (Macromolecules, 2016, DOI: 10.1021/acs.macromol.6b00918)

25

SCN增塑的PEM的玻璃化温度和室温离子电导率随SCN浓度的变化

美国阿克伦大学的Thein Kyu等人研究了一种非晶态交联的聚合物电解质膜(PEM)的玻璃化温度和离子电导率之间的关系。该聚合物电解质由解离的锂离子和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的醚氧基之间的离子-偶极配位作用形成,并采用丁二腈(SCN)增塑。研究讨论了SCN增塑对PEM离子电导率的增强作用机理。

文/Sea

非特别说明情况下,文中出现的作者和单位皆为通讯作者和其所在单位,若某作者同属两个单位则只写第一单位,查询不到中文名的作者用英文名代替,如果您对内容设置编排等有好的意见和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感谢xiiluu对动态的及时跟踪,博卡提供数字资源,Sea、Lynn 、Simon、_Janvier、TJUCFZ、molecular、xiiluu的辛勤整理,支持我们,加入我们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