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振禹/李昊/许杰EES:微动力学模型指导合成用于长寿命锌空电池的双原子体系催化剂


      

共同第一作者: Tingting Li, Di Zhang

共同通讯作者:许杰,李昊,吴振禹

 

研究背景

 

能源与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传统化石能源在提供能源的同时,引发了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等难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锌 - 空气电池(ZABs)凭借高理论能量密度(1086 W h/kg)、低成本、安全且环保等突出优势,成为极具潜力的新型能源设备,有望在未来能源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但是,氧还原反应(ORR)作为ZABs的关键反应,其动力学缓慢严重制约了电池性能,导致放电能力、循环稳定性和能源效率都受到影响。当前,广泛使用的铂基催化剂虽然活性高,但高昂的成本、资源稀缺性以及易受杂质中毒等问题,极大地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因此,研发低成本、高性能的 ORR 电催化剂,成为推动ZABs发展的关键所在,也一直是科研人员努力攻克的重要课题。

 

研究要点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吴振禹教授、日本东京大学李昊教授、温州大学许杰教授合作提出 pH 场耦合微观动力学模型,对众多催化剂进行理论分析。通过复杂的计算和研究,发现具有Fe1Co1 - N6结构的双原子催化剂(DAC)在碱性介质中对 ORR 反应最为活跃,为后续的合成工作提供了精准的理论指导。依据理论预测结果,采用硬模板法结合CO2活化过程,成功制备出Fe1Co1 - N - C双原子催化剂。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全面测试,结果显示其在三电极体系中展现出优异的 ORR 催化活性和稳定性,远超基准 Pt/C 催化剂。同时,通过原位 DRIFTS 和 Raman 光谱研究,揭示了其在4e- ORR 过程中的主要中间物种,明确了反应机制。将Fe1Co1 - N - C应用于ZABs,电池表现出超高的能量密度(1079 W h/kg)、出色的倍率性能(2 - 600 mA/cm²)和超长的循环寿命(超3600 h/7200 次循环),性能十分优异。

 

图文解析

图1. pH场耦合微观动力学建模。

图2. 多孔 Fe₁Co₁-N-C DAC的合成与表征。

图 3. Fe₁Co₁-N-C催化剂的原子和电子结构表征。

图4. Fe₁Co₁-N-C的ORR 性能。

图 5:原位测试揭示 Fe₁Co₁-N-C的ORR反应机制。

图 6:Fe₁Co₁-N-C在ZABs中的应用性能。

 

 

总结与展望

 

本研究借助 pH 场耦合微观动力学模型,成功筛选并合成出具有Fe1Co1 - N6双金属原子位点和分级多孔结构的高效Fe1Co1 - N - C ORR 催化剂。该催化剂在碱性电解质中表现卓越,在ZABs应用中展现出巨大潜力。这一成果为高性能 ORR 双原子催化剂的合成提供了创新策略,为设计先进催化剂用于各类高性能能量转换应用开辟了新方向。未来,有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催化剂性能,降低成本,加速ZABs的商业化进程,为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带来更多希望。

 

文献来源

 

A pH-dependent microkinetic modeling guided synthesis of porous dual-atom catalysts for efficient oxygen reduction in Zn–air batteries. Energy Environ. Sci., 2025.

 

DOI: 10.1039/D5EE00215J

 

https://doi.org/10.1039/D5EE00215J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