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水凝胶因其在组织工程、软体机器人和可穿戴电子领域的潜力而受到广泛关注。但是大多数水凝胶设备需要依赖外部电源进行信号激发,导致设计笨重,限制了其潜力。目前业内提出自供电水凝胶的解决方案,克服了传统水凝胶设备需要外部电源的局限性。但大多数由于反应物的持续消耗而寿命短和性能下降,严重阻碍了实际应用。

 

近日,美国新泽西理工大学研究团队通过材料-结构-工艺-应用的全链条创新,提出了一种高性能双网络压电水凝胶,并赋予其自然启发的3D形态与多功能应用潜力,为下一代可穿戴生物电子器件提供了新范式。研究成果以Nature-inspired helical piezoelectric hydrogels for energy harvesting and self-powered human-machine interfaces为题发表于Nano Energy。

 

主要创新点

  1. 双网络结构设计:平衡压电性能与柔性

创新点:提出了一种由柔性纤维素和刚性P(VDF-TrFE)组成的双网络压电水凝胶(PH),通过共价键、氢键和偶极相互作用形成三维互穿网络。

优势:解决了压电水凝胶在增强压电性能时牺牲柔韧性的矛盾,同时实现了高强度、高韧性、类皮肤柔韧性和高效机械能-电能转换。

刚性网络提升压电性能,柔性网络保持材料可拉伸性,二者协同优化综合性能。

  1. 2. 自然启发的3D宏观结构设计

创新点:受植物卷须启发,利用双层材料的应变效应,设计出自卷曲的螺旋(helix)和环形(ring)结构。

优势:突破了压电水凝胶的薄膜形态限制,实现可控3D宏观结构(如螺旋、环形),适应不同可穿戴场景的需求。

通过应变控制自组装过程,无需复杂模具或后处理。

  1. 3. 创新应用场景拓展

医疗领域:螺旋PH装置与起搏器导线集成,从心脏搏动中收集能量,为植入式医疗设备供电提供新思路。

人机交互(HMI):智能PH环作为自供电可穿戴设备,实现手势识别与交互,在VR手术领域展现应用潜力。

 

图文解析

   

图1:设计概念和示意图

图2:双网络PH的制造和表征

图3:PH的机械-电转换评价。

图4:螺旋PH装置用于心脏能量收集

图5:智能PH环作为自供电HMI用于VR心脏手术

 

论文地址: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2211285525001144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