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 入选2023年度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全球榜单


日前,全球知名科技智库《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选出“2023年度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 人全球榜单”(2023-MIT Technology Reviews 35 Innovators Under 35, Global List)。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研究员刘同超入选。

刘同超在2014年加入北京大学新材料学院,师从潘锋教授。现为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锂离子/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和多尺度材料表征,他在科研道路上不断挑战自我,开拓创新,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他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在Nature(两篇),Nature Energy,Nature Nanotechnology, 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等多项成果受到领域内的广泛关注。他还兼任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编辑(Nano Energy, Materials Today Energy)及多家杂志青年编委,获得美国化学会青年科学家奖,ICANX青年科学家奖等荣誉称号。

刘同超与潘锋导师合影

传承北大精神,引领时代

对于入选“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全球榜单”,刘同超感到他和团队的努力得到认可,这份肯定也激励他要勇于探索更具挑战的科研问题。

他想和大家分享,在科研道路上切勿避重就轻,敷衍了事,对待问题要追根溯源,付出的更多便会收获更多。其次,做科研的出发点要足够地大胆创新,有新的突破才能实现质的飞跃。他建议,在课题组或者是实验室中要营造合作交流、互相学习的科研环境。尽管已毕业四年,刘同超建立了自己的团队,但他与潘锋老师团队时刻保持着紧密的科研合作。怀着感恩的心,他希望能够将自己多年来的所学所得分享给师弟师妹,帮助他们成长,一起做更有意义的、创新的、真正有用的科研。

北大精神对于刘同超来说是人生的指引。“包容、公平、大胆创新、独有特质”是他对北大精神的理解。多元化的校园使他收获了珍贵的友谊,而北大也是一个只要付出就一定有收获的地方。“北大一直在培养引领时代的人,她的文化底蕴一直潜移默化的、积极的影响着广大学子,我未来也将继续秉承着北大精神,在自己的领域做出一定的成果,为国家的科研贡献一份力量。”

北京大学新材料学院潘锋教授的材料基因与新能源材料团队长期致力于发展结构化学方法学及应用于新材料的研发,创建了基于图论的结构化学理论和材料构效关系描述方法,构建材料大数据、材料基因、过渡金属d轨道的自旋电子超交换相互作用相融合的新材料研究体系,建立了基于中子和同步辐射等大科学装置的原位动态结构表征系统,构建了从基础原创到产业应用的新材料创制体系,并将该体系服务于重大产业和国家安全相关的研究和发展。

新材料学院清洁能源大团队师生合照

团队成立至今,转眼十年已过,在潘老师孜孜不倦的教导培养下,走出了以刘同超为代表的一批又一批科研人才。目前团队培养的毕业生/博士后在国内外知名院校(美国伯克利、阿贡国家实验室,北大、清华、港中文、港理工、浙大、中大、厦大等)任助理教授以上职位近40位。他们带着北大人守正创新的精神,带着团队严谨的科学态度,在各自的科研岗位上不断精进,致力于攻克种种科学和产业难题。

内容来源:https://news.pkusz.edu.cn/info/1002/7910.ht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