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大学费俊杰Carbon:光驱动无酶光电化学传感器用于超灵敏检测 L-半胱氨酸


【背景介绍】

L-半胱氨酸(L-Cys)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天然氨基酸,它含有硫作为活性位点,因此可以与许多有毒物质形成无毒配合物,从体内消除。因此,寻找一种低成本、高性能的L-Cys检测方法,以实现对人体状况、工业污染等方面的监测成为当务之急。氧化亚铜都是 p 型半导体,具有相对较窄的带隙,可以有很强的光吸收能力。石墨碳氮化物是一种非金属聚合物半导体,会产生更多的金属配位位点,从而与金属氧化物有效结合。

【研究出发点】

大多数的异质结光催化剂不能同时实现强氧化还原能力和高电子-空穴分离。相比之下,带有电子介质的 p-n 异质结往往具有出色的氧化还原能力和超高的光生电荷对分离效率。因此构建带有电子介质的 p-n 异质结光电化学传感器,探索传感机制是极具挑战的。

【全文速览】

近期,湘潭大学费俊杰教授课题组采用简单的物理混合技术,将氧化亚铜/铜@微孔碳(Cu2O/Cu@mC)均匀固定在g-C3N4(CNS)表面,形成了p-n异质结。与块状g-C3N4(CNB)相比,g-C3N4 片(CNS)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热处理后的 Cu2O/Cu@mC 多孔结构有利于电荷存储,其中的碳充当电子介质。基于L-Cys与Cu2O/Cu@mC通过形成Cu-S键的相互作用,我们提出了Cu2O/Cu@mC/CNS作为检测L-Cys的光驱动无酶光电化学传感器。检测限为1.26×10-9 M,线性范围为1.0×10-8 M - 4.0×10-6 M。文章以“A light-driven enzyme-free photoelectrochemical sensor based on HKUST-1 derived Cu2O/Cu@microporous carbon with g-C3N4 p-n heterojunction for ultra-sensitive detection of L-cysteine”为题发表在Carbon上。

【图文解析】

为了深入了解样品的表面形态和微观结构,对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进行了研究。图 1A 显示了 CNB 的厚片结构。CNS 由许多不规则的薄片聚集在一起(图 1B)。图 1C 显示,前驱体 HKUST-1 呈规则的八面体晶体结构。可以看出Cu2O/Cu@mC为球形结构,表面相对粗糙(图 1D)。从图 1E、F 中可以清楚地看到 CNS 上的球形 Cu2O/Cu@mC 负载。此外,从图 1G-K 中可以看出,各元素分布均匀,这也意味着 Cu2O/Cu@mC 与 CNS 成功地结合在一起。EDS(图 1L)显示,Cu2O/Cu@mC/CNS 含有四种元素,即碳(C)、氮(N)、氧(O)和铜(Cu),比例分别为 23.69%、69.72%、5.68% 和 0.91%。

图 1. CNB (A)、CNS (B)、HKUST-1 (C)、Cu2O/Cu@mC (D)、Cu2O/Cu@mC/CNS (E, F) 的SEM图像;Cu2O/Cu@mC/CNS (G-K) 的元素分布图像;Cu2O/Cu@mC/CNS (L) 的 EDS 光谱。

如图 2A、B 所示,复合 Cu2O/Cu@mC/CNS 的光电流分别比 Cu2O/Cu@mC 和 CNS 的光电流高 250 倍和 25 倍,而在含有 100 nM L-Cys 的条件下,Cu2O/Cu@mC/CNS 的光电流明显降低。图 2C可以看出,Cu2O/Cu@mC 和 CNS 的 zeta 电位值分别为11.90 mV 和-6.90 mV。这样得到的 Cu2O/Cu@mC/CNS的zeta电位为6.99 mV,验证了 Cu2O/Cu@mC 可以负载在 CNS 表面。在存在检测物 L-Cys(-10.70 mV)的条件下,Cu2O/Cu@mC/CNS 的 zeta 电位变为 -7.39 mV,这可能是由于强大的静电吸引作用。图 2D显示,黑暗中没有发现·O2-的信号,在可见光照射下出现了·O2-的特征峰。如图 2E 和图2F所示,Cu2O/Cu@mC/CNS具有很好的电子转移能力。

图 2:(A、B)不同修饰电极在 PBS 中的光电流响应。(C) 不同样品的 Zeta 电位值。(D) O2- 在 Cu2O/Cu@mC/CNS 存在下的 EPR 光谱。(E) 不同修饰电极的电化学阻抗谱。(F) 不同修饰电极的 Bode 图。

图 3A 展示了 Cu2O/Cu@mC/CNS/GCE 传感器在不同 L-Cys 浓度梯度的最佳实验测试条件下的实时光电流响应。在 10 nM - 4 µM 范围内,光电流的变化值与 L-Cys 浓度的对数之间存在两个线性回归方程(图 7B),如下所示。

图 3. (A) Cu2O/Cu@mC/CNS 对不同浓度 L-Cys 的光电流响应(a 至 k:0.01、0.02、0.04、0.08、0.1、0.2、0.4、0.8、1.6、2.0、4.0 μM)。(B) 光电流与 L-Cys 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

如图4所示,展示了基于 Cu2O/Cu@mC/CNS/GCE 的 PEC 传感器检测 L-Cys 的机理。首先,Cu2O/Cu@mC 和 CNS 在可见光的激发下产生电子和空穴,形成 p-n 异质结后获得光电流信号。电子还能转化 O2 生成 ·O2-,这一结论也得到了 EPR 实验的证实。碳元素充当了电子介质,扩大了 PEC 的可见光吸收范围。事实上,Cu2O/Cu@mC 中 Cu (I) 的价电子构型为 3d10,Cu (I) 拥有一个未被占用的 4s 轨道,而 L-Cys 的硫醇基团中的孤对电子转移到Cu (I) 的空闲轨道上会形成 Cu-S 共价键,粘附在电极表面,从而阻碍电子的转移和消耗。CNS 的片状结构和高比表面积成为 Cu2O/Cu@mC 与 L-Cys 结合的载体。因此,所开发的基于 Cu2O/Cu@mC/CNS/GCE 的 PEC 传感器可用于选择性检测 L-Cys。

图 4. 基于 Cu2O/Cu@mC/CNS/GCE 的光电化学传感器检测 L-Cys 的机理示意图。

【总结与展望】

总之,作者提出了一种基于Cu2O/Cu@mC/CNS/GCE的PEC传感器平台,实现了对L-Cys的检测。其中,Cu2O/Cu@mC 中的碳元素增强了材料的整体导电性,促进了电子传递。在最佳实验条件下,Cu2O/Cu@mC/CNS/GCE 传感器具有较宽的线性范围和超低的检测限。线性范围从 10 nM 到 4 µM,检测限为 1.26 nM。这是由于 Cu2O/Cu@mC 上的铜离子与检测器 L-Cys 上的硫原子之间形成了 Cu-S 键,从而实现了对 L-Cys 的灵敏检测。通过将检测结果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证明了该传感器的高精确度。特别是,实际样品结果验证了 PEC 传感器在有效检测自来水和人体血清中的 L-Cys 方面具有出色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费俊杰教授简介】

费俊杰教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杰青,湖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获得者,湖南省“芙蓉学者”特聘教授。主要从事光电化学传感器,环境分析化学,碳基电化学传感器,纳米电分析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近年来在Science、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Carbon、Analytical Chemistry、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Nanoscale、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等SCI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现担任教育部环境友好化学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湖南省绿色有机合成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湘潭市海泡石产业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课题组官网:https://www.x-mol.com/groups/fei_junjie

文献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0862232300711X

本文由作者供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