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ll: 基于N-混杂的金属卟啉基共价有机框架材料高效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
Small: 基于N-混杂的金属卟啉基共价有机框架材料高效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
一、【导读】
化石燃料的大量消耗导致了能源危机,同时其排放的二氧化碳(CO2)等温室气体使环境问题日渐严峻。利用可再生电力将CO2转化为具有高附加值的碳氢化合物和化学原料(如醇、醛、酮等),是缓解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有效策略。然而,由于CO2的化学惰性和竞争性析氢反应(HER),CO2RR缓慢而低效。为了促进CO2RR技术的大规模应用,设计能高效转化CO2并能有效抑制HER的电催化剂至关重要。近年来,共价有机框架材料(COFs)在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CO2RR)领域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能。特别地,以过渡金属卟啉为构筑单元的卟啉基COFs(Por-COFs)不仅保持了卟啉单体中明确的活性中心(MN4),同时兼具COFs稳定性高、结构周期性有序、比表面积大、孔隙度可调等特点,为探究催化剂的结构-性能关系及获悉微观反应机理提供了理想平台。为提升Por-COFs的电催化性能,研究人员探索了调控中心金属种类及功能化构筑单元等策略,然而,迄今为止,尚未报道直接调控Por-COFs中活性金属配位环境的相关研究。在此,作者报道了一类基于N-混杂卟啉的新型Por-COFs(N-Confused Porphyrin-based COFs),考察了活性金属的配位模式对电催化CO2RR性能的影响。
二、【成果掠影】
近日,北京理工大学谢静教授团队通过理论计算方法研究了基于N-混杂卟啉的Por-COFs电催化CO2RR的应用潜力。作者首先对10种MN4-Por-COFs(M为3d过渡金属)进行了稳定性、催化选择性和活性的三重筛选,对比分析了不同金属的本征活性,结果表明CoN4-Por-COF是催化CO2RR生成CO的最佳体系,而CrN4-Por-COF则可高效将CO2催化还原为制取HCOOH。基于此,作者创新性地将卟啉的同分异构体——N-混杂卟啉,纳入COFs框架,设计了含有明确N3C1和N2C2配位模式的MNxCy-Por-COFs(M为Co和Cr),并详细探究了新设计的体系电催化CO2RR的潜力。结果发现,相较于原始的CoN4-Por-COFs(UL = -0.89 V),CoN3C1-(UL = -0.76 V)和CoN2C2-Por-COFs(UL = -0.60 V)催化CO2RR生成CO的极限电势明显降低;更重要的是,新设计的两种Co-Por-COFs有望将CO2催化转化为深度还原产物CH3OH或CH4;此外, CrN3C1-/CrN2C2-Por-COFs催化CO2RR生成HCOOH的能力也优于原始的CrN4-Por-COFs。通过详细的电子结构分析,作者发现当活性金属的配位模式由N4变为N3C1和N2C2时,金属原子的电子密度增加,体系的d带中心升高,稳定了与决速步相关的反应中间体,从而降低了电催化CO2RR的极限电势。该工作不仅为设计含有不同金属配位模式的Por-COFs类CO2RR电催化剂提供了新策略,同时为单原子催化剂的合理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相关研究成果以“Designing N-Confused Metalloporphyrin-Based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for Enhanced Electrocatalytic Carbon Dioxide Reduction”为题发表在Small上。
三、【核心创新点】
√ 通过系统的量化计算研究,设计并预测了基于N-混杂卟啉的新型Por-COFs可以作为高效电催化CO2RR的新型催化剂。
√ 对于10种以3d过渡金属为催化活性中心的MN4-Por-COFs,CoN4-Por-COF和CrN4-Por-COF分别在电催化CO2RR生成CO或HCOOH方面表现突出。
√ 与CoN4-Por-COFs (-0.89 V)相比,CoN3C1-(-0.76 V)和CoN2C2-Por-COFs(-0.60 V)催化CO2还原生成CO的极限电位正移,并且生成深度还原产物CH3OH和CH4的能力得到提升。
√ 与CrN4-Por-COFs (-0.78 V)相比,CrN3C1-(-0.36 V)和CoN2C2-Por-COFs(-0.45 V)催化CO2还原生成HCOOH的极限电位也明显正移。
√ 电子结构分析表明:当催化中心金属原子的配位模式由N4变为N3C1/N2C2时,其电子密度增加,体系的d带中心升高,从而稳定了与电位决速步相关的关键中间体,使得CO2RR的极限电势正移,催化剂的性能得到改善。
四、【数据概览】
图1. a)MN4-Por,b)MN3C1-Por,c)MN2C2-Por及d)由M-[5,10,15,20-四(4苯甲醛)卟啉](Por-CHO)和对苯二胺(PPDA)缩合而成的Por-COFs结构示意图;红色虚线圈出了Por-COFs的单胞结构(包含60个碳原子、8个氮原子、36个氢原子和1个金属原子)。
图2. a)Por-COFs表面可能的CO2RR途径和产物;b)各反应产物对应的反应式及其标准氧化还原电位
图3 计算得到的MN4-Por-COFs的结合能(x轴)、结合能与团聚能之差(y轴)和溶解电势(z轴),其中M为Sc/Ti/V/Cr/Mn/Fe/Co/Ni/Cu/Zn;b)MN4-Por-COFs表面生成*COOH/*OCHO中间体与生成*H中间体自由能变化的比较。C)MN4-Por-COFs表面CO2RR生成CO和d)HCOOH的自由能曲线
图4 a)CoN4-Por-COF、b)CoN3C1-Por-COF和c)CoN2C2-Por-COF表面的CO2RR自由能曲线
图5 a)三种Co-Por-COFs的差分电荷密度图和b)CoN4-、CoN3C1-和CoN2C2-核心的投影电子态密度(PDOS)。青色/黄色表示电子损失/聚集区域。电荷密度等值面设置为0.003 e Å−3。C)吸附物的2p轨道与Co原子的3d轨道之间的轨道杂化示意图; d)*COOH和e)*CHOH中间体的吸附构型及差分电荷密度图。不同小球代表的原子种类:紫色,Co;灰色,C;蓝色,N;红色,O;白色,H
图6 a)三种Co-Por-COFs表面的CO2RR自由能曲线;b)CrN4-、CrN3C1-、CrN2C2-Por-COFs的差分电荷密度图。青色/黄色表示电子损失/聚集区域。电荷密度等值面设置为0.003 e Å−3。C)*OCHO中间体的吸附构型及差分电荷密度图。不同小球代表的原子种类:绿色,Cr;灰色,C;蓝色,N;红色,O;白色,H
【成果启示】
该研究揭示了改变活性金属的配位模式是直接调控CO2还原电催化剂性能的有效策略,为后续实验合成具有优异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的新型卟啉基COFs类催化剂提供了预测指导。
第一作者:任志鑫
通讯作者:谢静
通讯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原文详情:https://doi.org/10.1002/smll.202301818
【通讯作者简介】
谢静,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理论与计算化学,研究领域有分子反应动力学、微液滴化学、催化化学。目前课题组主要开展两方面工作: 1)微液滴反应动力学模拟与理论研究,包含气相、微溶剂相、气液界面化学反应动力学模拟,探索有机反应、自由基反应、大气反应机理等; 2)功能材料设计,包含MOF/COF分离与催化材料计算,锂硫电池正极材料设计,以及金属团簇活化小分子等。入选北京理工大学“特立青年学者”人才计划,“北京市科协青年托举工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科技部外专项目等。迄今发表SCI论文50余篇,包括Science,Nature,Nat. Chem.,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Nat. Commun.,Acc. Chem. Res.,Chem. Sci.,J. Phys. Chem. Lett.,Inorg. Chem.,Chem. Eur. J.,Phys. Chem. Chem. Phys.等。
原文详情:https://doi.org/10.1002/smll.202301818
本文由charfreen, Zhixin Ren撰稿
文章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