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S:AuCd双金属团簇合成和可逆转化的真实化学性质
导 读
具有原子精度的金属簇是一类重要的纳米材料,并且近年来已发展成为一个新兴领域。精确构建具有原子精度的双金属团簇为构建它们的结构-性质相关性提供了绝佳的机会。然而,化学(前体的电荷状态、配体的性质、掺杂剂的数量等)决定了在原子水平控制、制备团簇一直是一个长期的挑战。本文基于明确的Au25(SR)18团簇(SR=硫酸盐),系统地研究了配体的空间位阻和电子效应、Au25(SR)18电荷状态、掺杂量等因素对AuCd团簇结构的影响。
成果掠影
近日,西北工业大学姚传好教授,南方科技大学许聪俏副研究员带领其团队基于Au25(SR)18团簇(SR=硫酸盐),系统地研究了配体的空间位阻和电子效应、Au25(SR)18电荷状态、掺杂量等因素对AuCd团簇结构的影响。研究取得了很大的突破。相关研究成果以题为“Identifying the Real Chemistry of the Synthesis and Reversible Transformation of AuCd Bimetallic Clusters”发表于JACS上。
核心创新点
- 配体空间位阻的大小会导致不同结构的产生。结果表明,当使用空间位阻较小的配体时,可以得到[Au19Cd3(SR)18]−,而当使用空间位阻较大的配体时,可以得到Au24Cd(SR)18。
- 通过巧妙地操纵具有不同空间位阻的配体,[Au19Cd3(SR)18]-和Au24Cd(SR)18之间可以进行可逆转化。此外,在Cd掺杂过程中,带负电荷的[Au25(SR)18]−容易形成[Au19Cd3(SR)18]−,当使用中性的Au25(SR)18作为前驱体时,会产生Au24Cd(SR)18。
3.通过引入过量的掺杂,成功制备了一种新型双金属团簇Au4Cd4(SR)12,并完全确定了其整体结构。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方法确定了Au4Cd4(SR)12的电子结构和手性。值得一提的是,本文报道的Au4Cd4(SR)12是最小的具有手性的AuCd双金属簇。
数据概览
图1 特定结构的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及相应的电喷雾电离质谱图。
图 2: [Au19Cd3(4TMBT)18]-, [Au19Cd3(4MOBT)18]和[Au19Cd3(TBBT)18]- 的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图和相应的分子结构。
图3:不同带电量的Au25(PET)18q (q =−1/0)与Cd之间反应的图解及指定结构的可见近红外光谱图。
图4:Au24Cd(SR)18 and [Au19Cd3(SR)18]-之间的可逆转化。
图5:Au4Cd4(2,4DMBT)12的紫外可见光谱图、纳米簇结构、电喷雾电离质谱图等。
小结
研究表明,为了揭示与Cd掺杂的金属团簇的真实化学性质并理解其反应,研究人员选择带负电荷或呈中性的Au25(SR)18作为模板,在不同的硫醇配体辅助下掺杂Cd。结果表明,配体的空间位阻和前驱体(Au25(SR)18q)的电荷状态对产物的选择性有重要影响。带负电荷的[Au25(SR)18]-和空间位阻较小的配体更容易生成[Au19Cd3(SR)18]-,而使用中性的Au25(SR)18和空间位阻较大的配体更容易生成Au24Cd(SR)18。有趣的是,[Au19Cd3(SR)18]-和Au24Cd(SR)18之间可以通过选择不同配体来实现可逆转化。
最重要的是,通过精确控制合成条件,成功制备了一种新型手性双金属簇合物Au4Cd4(SR)12,并完全确定了其整体结构。Au4Cd4(SR)12的表面重构和核取代合成,为制备具有特殊结构和性能的团簇提供了新的途径,这引起了人们对双金属/合金团簇的设计、合成、性能研究和应用的兴趣
文献链接:https://doi.org/10.1021/jacs.2c05053
DOI:10.1021/jacs.2c05053
文章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