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Colloid Inter. Sci.:室温下去质子化策略制备六棱柱锌基MOF及其高性能电容碳材料


第一作者:刘娜娜 

通讯作者:潘军青教授 

通讯单位:北京化工大学

超级电容器(SPs)作为一种新能源设备,因其具有高比功率、高稳定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飞机、便携式数码设备等领域。SPs在实现低碳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对高比电容、循环寿命长的电极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已报道的电容材料中,碳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丰富的多孔结构和出色的导电性,是超级电容器的主要材料之一。已报道的用于超级电容器的碳材料包括多孔碳、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等,然而,它们的比电容仍不能满足便携式设备的需求。

MOF衍生的多孔碳因其具有高比表面、孔隙丰富、结构稳定且可调节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储能领域。目前,MOF的合成工艺比较复杂,主要有微波辅助合成、水热合成、界面组装等。这些方法通常需要特定的反应装置,反应时间长,能耗高,反应条件苛刻,合成成本高且合成过程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在室温下高效大规模合成MOF前驱体是降低MOF衍生碳材料成本并促进其工业化生产的有效途径。

【工作简介】

有鉴于此,北京化工大学潘军青教授团队提出了一种在室温下使用去质子化BTC和醋酸锌一步法制备六棱柱Zn-MOF的方法。Zn-MOF直接碳化得到六方棱柱多孔碳(BTCC),无需模板和进一步的活化过程。该方法大大缩短了MOF的合成时间,且合成过程易于操作。获得的BTCC具有1,464 m2 g-1的高比表面。在三电极测试下,多孔碳电极表现出高比电容和优异的循环稳定性。BTCC电极组装的双电层电容器C|1M Na2SO4|C和C|6M KOH|C,分别可以提供22.4 Wh kg-1和13.7 Wh kg-1的高能量密度。相关研究成果以“A new rapid synthesis of hexagonal prism Zn-MOF as a precursor at room temperature for energy storage through pre-ionization strategy”为题发表在期刊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上,DOI: 10.1016/j.jcis.2021.08.105。

图1. BTCC制备示意图。

【核心内容】

1.优化前驱体制备条件

优化Zn-MOF前驱体制备条件,最佳条件:反应时间为0.5 h,ZnAc2和Na3BTC的进料比为1:1,C2H5OH:CH3OH (v:v)=1:1。图2c显示了Zn-MOF合成策略与其他方法的比较。该策略实现了室温下MOF的快速合成,大大降低了反应的能耗。

图2.不同合成条件下MOF的电化学性能和形貌表征。

2. BTCC的形貌表征

图3显示了Zn-BTC、ZnO/C和BTC的SEM图像。可以看出,在碳化过程中六棱柱结构得以保持。图4揭示了Zn、C和O元素含量在反应过程中的变化。随着Zn蒸发和羧基裂解反应的进行,Zn和O的浓度逐渐降低,稀HNO3处理后,ZnO被完全去除(图4c)。

图3. SEM图:(a) Zn-BTC;(b) ZnO/C;(c) BTCC。

图4. mapping表征:(a) Zn-BTC;(b) ZnO/C;(c) BTCC。

TEM和HR-TEM测试进一步分析产物的微观结构。图5a显示了所得ZnO/C为实心六棱柱结构。ZnO/C表面呈现出清晰的孔结构,内部形成的少量晶体颗粒d间距值为0.36 nm和0.48 nm,对应于ZnO的(002)和(101)晶面。HNO3处理后,碳表面变得稀疏,表面孔隙增大且分布均匀。图5b (iii) SAED图像中没有ZnO的衍射环,证明酸洗后没有金属存在。

图5. HR-TEM和SAED图像:(a) ZnO/C;(b) BTCC。

3. BTCC的结构表征

图6a显示了Zn-BTC、ZnO/C和BTCC的XRD谱。Zn-BTC的峰与已报道的文献一致。ZnO的特征衍射峰出现在31.7°、34.4°、36.2°和47.5°对应于ZnO(JCPDS NO.70-2551)的(100) (002) (101) (102)晶面。BTC中仅出现碳的特征峰,在26.3° 和44.3°的峰归因于C(JCPDS No. 41-1487)的(002) (101)晶面。XRD的结果与图4中的元素分布和图6c和d中的XPS结果一致。拉曼测试看出,由于ZnO颗粒的去除,BTCC与ZnO/C相比无序度增加。BTCC的BET-SSA为1,464 m2 g-1,孔体积为1.571 cm3 g-1,并且存在大量介孔。丰富的多级孔分布有利于电解质中离子的快速交换,从而提高倍率性能。

图6. (a) Zn-BTC、ZnO/C和BTCC的XRD谱图;(b) ZnO/C和BTCC的拉曼光谱;(c-d) Zn-BTC、ZnO/C和BTCC的XPS光谱:(c) Zn 2p和(d) C 1s;(e)氮吸附-解吸等温线;(f) ZnO/C和BTCC的孔径分布。

4. BTCC三电极体系电化学测试

在三电极测试中,CV曲线在10-200 mVs-1的扫描速率下均呈现准矩形形状。扫速为10 mV s-1时,BTCC可以提供310 F g-1的比电容,充放电曲线在10-100 mV s-1内保持平稳并重叠,证实了BTCC卓越的倍率性能。恒流充放电曲线呈现出非常对称的三角形,表明双电层的高可逆吸附/解吸过程。BTCC样品在1A g-1下提供的比电容为285 F g-1,电流密度为50 A g-1时,比电容为初始值的81.5%,显示出其卓越的倍率性能,这得益于其稳定丰富的微孔和中孔结构,使得充放电过程具有高可逆性和近100%的库仑效率。另外,在1.0×104周期中,所有CV曲线均保持完整的矩形形状,并且几乎彼此重叠。在50 A 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2×105次后,BTCC电极的容量保持率高达94.5%,循环测试表明,BTCC具有出色的耐久性。结果表明,所制备的BTCC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容性能和高循环稳定性,完全满足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要求。

图7. BTCC电极的电化学性能:(a) 不同扫描速率(10-600 mV s-1)下的CV曲线;(b) 扫描速率与比电容的关系曲线;(c) 不同电流密度(1-150 A g-1)的GCD曲线;(d) BTCC电极材料与已报导的碳材料的比电容对比图;(e) 在200 mV s-1扫描速率下,10,000次循环的CV曲线;(f) 在50 A g-1的电流密度下,100,000次循环稳定性测试。(插图:获得的BTCC电极与已报道的MOF衍生碳材料在循环稳定性方面的比较)

5. BTCC两电极体系电化学测试

为了证明其实际应用,研究者使用BTCC电极组装了两个对称超级超容器(C|1M Na2SO4|C和C|6M KOH|C)测试其电化学性能。图8a和b显示了在20 mV s-1下,C|1M Na2SO4|C和C|6M KOH|C不同电压窗口的CV曲线。对于C|1 M Na2SO4|C,在 0-1.8V的最佳窗口内可以充分发挥其有效稳定的充放电性能。同样,C|6M KOH|C 的最佳电压窗口为0 -1.3 V。图8c和d是两种器件在的GCD曲线。C|1 M Na2SO4|C在1 A g-1下提供99.8 F g-1的比容量。当功率密度为450 W kg-1时,它可以提供22.4 Wh kg-1的能量密度。相应地,C|6M KOH|C在1 A g-1时提供101.7 F g-1的比容量,在650 W kg-1时具有13.7 Wh kg-1的能量密度。图8e中比较了C|1 M Na2SO4|C、C|6 M KOH|C与已报告的EDLC的Ragone图。C|1 M Na2SO4|C提供的能量密度远高于报告的EDLC。此外,图8f中显示了C|1M Na2SO4|C和C|6M KOH|C在20 A g-1下循环1.0×104次的稳定性,能量密度保持率分别为80.0%和89.4%。

图8. 基于BTCC的对称超级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分别以1 M Na2SO4和 6 M KOH为电解液):(a) C|1M Na2SO4|C在1.0 - 2.0 V不同电位窗口的CV曲线,扫描速率为 20 mV s -1。(b) C|6M KOH|C在0-1.5 V不同电位窗口的CV曲线。(c,d) C|1M Na2SO4|C和C|6M KOH|C不同电流密度下的GCD曲线。(e)组装的两个超级电容器与报告EDLC的Ragone图。(f) 两种器件在20 A g-1电流密度下进行10,000次循环的循环稳定性测试。(插入:C|1M Na2SO4|C超级电容器点亮的LED指示灯。)

【总结展望】

总之,通过醋酸锌和Na3BTC的一步沉淀成功制备了Zn-BTC。通过煅烧该前驱体,成功制备了具有丰富孔隙结构的多孔碳(BTCC)。制备的BTCC具有高比表面(1,464 m2 g-1) 和3.9 nm的合适孔径。BTCC丰富的多孔结构提供了卓越的超级电容器性能,包括在10 mV s-1 下的310 F g-1比电容和出色的循环稳定性。此外,组装的对称超级电容器C|1M Na2SO4|C和C|6M KOH|C分别提供了22.4 Wh kg-1和13.7 Wh kg-1的高能量密度。两种超级电容器都提供比报道的EDLC高得多的能量密度。在20 A g-1下循环1.0×104 次后,保持率分别为 80.0% 和 89.4%。该工作提出了一种制备MOF的有效合成方法,该方法将显着降低MOF衍生碳材料的成本,并将成为工业应用的一个有前景的策略。

题目:A new rapid synthesis of hexagonal prism Zn-MOF as a precursor at room temperature for energy storage through pre-ionization strategy

作者:Nana Liu, Xiaoguang Liu, Junqing Pan*

DOI: 10.1016/j.jcis.2021.08.105

本文由作者投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