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 Energy Mater.:DMSO与二乙醚的协同作用,形成高重现性和高效率MA0.5FA0.5PbI3钙钛矿型太阳能电池
【引言】
近年来,卤化物钙钛矿材料已经成为推动太阳能电池领域的一场革命,因为它们提供了低成本和出众的光电性能。自2009年发明以来,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的功率转换效率(PCE)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攀升,这主要归功于高质量薄膜的沉积和钙钛矿材料的重大进展。甲基铵(MA+)、甲酰胺(FA+)、铯(Cs+)和铷(Rb +)阳离子的结合,以及Cl、Br和I阴离子的结合,可以制造出高PCE PSCs。然而,这种成分工程也可以引起晶体结构和薄膜形态的重大变化,与光/场诱导的离子运动和元素分离,潜在地损害设备的长期运行稳定性。此外,结构越来越复杂,性能/稳定性结果难以复制,给合金化方法的重现性和规模化蒙上了阴影。简化钙钛矿的组成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更长的电荷扩散长度、更高的热稳定性和更接近理想PCE极限的带隙,纯α-FAPbI3钙钛矿被认为是更好的选择。但是,FA+阳离子的半径较大,因此难以形成稳定、纯相的3D钙钛矿以及高质量薄膜。因此,合成高质量MA1-xFAxPbI3薄膜的能力对于制造高PCE,简单组成的PSC至关重要。 但是,当x较大时,这很难实现,因为α-FAPbI3经历了向“黄色”非钙钛矿过FAPbI3的相变,由此产生的膜的结晶并不理想。反过来又限制了MA1-xFAxPbI3薄膜的PSCs性能。
【成果简介】
近日,在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Mohammad Khaja Nazeeruddin教授团队等人(通讯作者)带领下,与美国布朗大学和丰田汽车公司合作,证明了通过二甲基亚砜和二乙醚的协同作用,利用溶剂介导的相变过程,将50%的甲酰胺(FA+)混入甲胺碘化铅(MAPbI3)中,就能形成高结晶、稳定相和紧凑的多晶晶粒形态的钙钛矿,表现出较长的载流子寿命、较低的阱态密度,在纯碘化物、碱性-非金属的MA0.5FA0.5PbI3钙钛矿基PSCs中,具有创纪录的21.8%的功率转换效率(PCE)。这些PSCs表现出非常高的工作稳定性,在1000小时1日照强度下,PCE保持率为85%。还展示了一个17.33%的PCE模块(6.5×7cm2),证明了这种器件的可扩展性。该成果以题为“The Synergism of DMSO and Diethyl Ether for Highly Reproducible and Efficient MA0.5FA0.5PbI3 Perovskite Solar Cells”发表在了Adv. Energy Mater.上。
【图文导读】
图1 FA0.5MA0.5PbI3钙钛矿薄膜的结构表征
图2 CB5和DE5薄膜的形貌表征
图3 CB5和DE5薄膜的光物理性质
图4 CB5和DE5器件的光伏性能
图5 DE5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性能表征
【小结】
综上所述,所报道的具有最高认证效率的PSCs通常是基于碘化物钙钛矿和少量卤素掺杂剂(Br或Cl),或碱性金属掺杂剂(如Cs、Rb)。由于I/Br/Cl和有机阳离子/碱性金属中不可避免的光诱导元素分离问题,这可能会对设备的长期运行稳定性提出问题。在这项工作中,该团队简化了钙钛矿的组成,这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证明了在纯-碘化物、碱性-非金属MA0.5FA0.5PbI3钙钛矿基PSCs中,二乙醚作为溶剂中介体参与了钙钛矿薄膜的相变和结晶,其效率达到了创纪录的21.8%。总的来说,这项工作为生产高性能PSCs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卤素或碱金属掺杂物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
文献链接:The Synergism of DMSO and Diethyl Ether for Highly Reproducible and Efficient MA0.5FA0.5PbI3 Perovskite Solar Cells(Adv. Energy Mater., 2020,DOI:10.1002/aenm.202001300)
本文由木文韬翻译,材料牛整理编辑。
欢迎大家到材料人宣传科技成果并对文献进行深入解读,投稿邮箱tougao@cailiaoren.com。
文章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