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陈志刚&昆士兰大学邹进团队:通过引入面空位缺陷阵列和能带工程来实现高性能GeTe基热电材料


【引言】

热电材料能够实现热与电的相互转化,因此在发电,回收废热,制冷等工业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市场。GeTe中的多个价带为操纵热电性能提供了额外的手段。在该研究中,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表明Cd掺杂使得这些价带能够收敛。此外,Bi掺杂优化了载流子浓度,从而增大了Ge1-x-yCdxBiyTe的功率因子。TEM表征发现Ge1-x-yCdxBiyTe中存在大量的平面空位阵列。声子传输的模拟证实了平面空位在散射中频声子中的重要作用。这种高密度的平面空位与晶界和点缺陷一起,导致Ge1-x-yCdxBiyTe中的晶格热导率急剧下降。最终,实现了2.2的峰值zT,这促使GeTe成为一个尖端热电材料的梯队。

【成果简介】

针对GeTe的多能带现象,研究者们利用Cd参杂来减小这些能带间的能量差,这个现象被计算的能带得以证实。而且,测试的电性能参数确实得到有效提升,详细的电子输运模拟分析发现,塞贝克系数的提升是源于次能带的贡献增加导致的。但载流子浓度在Cd参杂的GeTe中依然偏高。利用Bi参杂,有效降低载流子浓度,使得功率因此实现较优化的值。测试的热导率也显著降低。为深入理解此种现象,研究者们做了大量的TEM和球差STEM电镜表征。发现这种材料中存在大量的面空位阵列。声子输运模拟揭露出,此种新型面空位阵列主要散射中频声子,结合材料中的晶界以及由于参杂带来的点缺陷,就实现了一种宽频声子散射机制。从而就得到了显著降低的热导率。

在该项成果发表之前,课题组先研究了GeTe相变对热电性能的影响。首先利用Sb参杂来调控载流子浓度,实现较优化的功率因子。在此基础上,利用In参杂来实现DOS在费米能级处的局部畸变,从事实现功率因子的进一步增大。在Sb和In共参杂的GeTe中,研究者们发现相变温度有所降低。首先,利用原位变温XRD谱,得到了一些列不同温度下的GeTe的晶格参数,根据这些晶格参数,计算了相应温度下的能带和声子色散谱。GeTe的能带结构中,有两个不同的价带可以参与载流子传输。随温度升高,价带见的能级差降低,在相变位置处,能级差产生显著降低的跳跃。Cubic相对于更小的能级差,而且能带简并度显著增大。从而高温相对于的电性能会更好。而且声子色散谱以及声子动力学分析发现,cubic相对应的本征晶格热导率更低,即不考虑外在声子散射。相关结果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Adv. Mater., 2018, 30, 1705942)。

【图文导读】

图1.

(a)GeTe的高温相和低温相的晶体结构,(b)GeTe中存在的多能带现象,(c)基于多能带汇聚概念预测的热电性能,(d)示意图揭示面空位在降低热导率的作用,(e)测量的随温度变化的zT值。

图2.

 随温度变化的(a)塞贝克系数,(b)电导率,(c)Hall载流子浓度,(d)Hall载流子迁移率。

图3.

(a)模拟分析计算的塞贝克系数关于载流子浓度的变化情况,(b)模拟分析载流子迁移率关于载流子浓度的变化情况,(c)估算的不同材料成分中的DOS有效质量,(d)随温度变化的功率因子。

图4. 计算的能带结构

(a)低温相GeTe和(b)高温相GeTe,其中绿色曲线对应原始材料红色曲线对应Cd参杂的材料。计算的能带密度曲线以及各种组成元素的不同电子轨道的贡献(c)参杂的低温相GeTe和(b)参杂的高温相GeTe。

图5.

(a)低倍TEM图像,(b)(a)中画方框部分的放大视图,其中插图显示相应的SAED图案。(c)HAADF STEM图像,展示详细的平面空位。(d)放大的HAADF STEM图像。(e)显示图(d)中方框内原子对应的图像强度。(f)不同掺杂情况的平面空位的形成能。

图6.

(a)随温度变化的热导率,(b)计算出的随温度变化的晶格热导率,(c)声子传输模拟分析,(d)与报道的典型材料的晶格热导率的对比。

文献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enm.201801837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dma.201705942

【作者简介】

陈志刚副教授是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的副教授,功能材料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功能材料,特别是热电材料在能量转化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先后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机械与矿业学院工作,担任研究员,高级研究员,荣誉副教授,后转入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担任功能材料学科带头人,主持了共计五百万澳元的科研项目,其中包括5项澳大利亚研究委员会、1项澳大利亚科学院、2项州政府、数项工业项目和8项校级的科研项目。曾获得昆士兰大学卓越研究奖(Research Excellence Award ),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澳大利亚博士后研究员奖(ARC Australian Postdoctoral Research Fellowship),昆士兰州政府卓越研究奖(Queensland Smart Future Fellowship)和国际研究奖(Queensland International Fellowship),澳大利亚科学院国际研究奖(Australian Academy of Science International Fellowship, 以及孔子学院研究奖。在昆士兰大学和南昆士兰大学工作期间,陈志刚副教授共指导17名博士生和4名硕士研究生,其中已毕业博士生5名和硕士生2名。共在Nat. Nanotech. Nat. Commun. Prog. Mater. Sci. Adv. Mater. 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it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175余篇学术论文, SCI引用9000余次,H-index达到48。

邹进教授现任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纳米科学讲席教(Chair in Nanoscience), 曾任澳大利亚电子显微学会秘书长,及澳大利亚昆士兰华人工程师与科学家协会副会长。邹进教授目前的研究方向包括:半导体纳米结构(量子点,纳米线,纳米带,超簿纳米片)的形成机理及其物理性能的研究;先进功能纳米材料的形成及其高端应用,尤其在能源,环保和医疗中的应用;固体材料的界面研究。邹进教授在ISI 刊物上已发表学术论文550 多篇,其多数论文发表在国际知名刊物上并被SCI 引用 17000 多次。邹进教授目前承担多项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的研究课题。

洪敏博士2010年6月本科毕业于中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随后保送本校硕士研究生从事人工智能控制算法的研究。2016年6月博士毕业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博士论文被评为昆士兰大学Dean's Award for Outstanding Higher Degree by Research Theses。之后在昆士兰大学以及南昆士兰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电子声子输运的理论研究,第一性原理计算,微观结构电镜表征,储能纳米材料的开发,高性能热电材料的开发。至今以第一作者身份,在Advanced Materials, ACS Nano,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Nano Energy, Physical Review B,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Nanoscale等高水平期刊发表文章10篇。

本文由昆士兰大学供稿。材料人编辑部Alisa编辑整理。

欢迎大家到材料人宣传科技成果并对文献进行深入解读,投稿邮箱:tougao@cailiaoren.com.

投稿以及内容合作可加编辑微信:cailiaokefu.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