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人报告丨是谁的小眼睛,还没看过来:近五年国内Nature、Science发文数据纵览


Nature和Science作为当今全球最具权威的学术期刊,在发表原始研究论文和综述的同时,也分析当前研究和科学政策,范围覆盖了几乎所有学科,在科学界具有绝对的影响力。根据期刊引证报告,Nature在2018年的影响因子为40.137,而Science的影响因子为37.205。

Nature和Science作为最权威的学术期刊,是众多科研工作者的科研殿堂。对我国科研团队在Nature、Science发文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有助于了解我国材料领域的研究现状。这里,小编研究了近五年(2014-2018)国内团队Nature、Science的发文数据,并对其进行归纳整理和解析。
1. Nature、Science发文情况

图1 国内团队合作及独立研究在Nature、Science上的发文情况

本次调查报告以Web of Science为检索工具,在2014年到2018年,中国高校参与及合作研究共在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文章101篇。尽管总数量令人可喜,但其中独立研究的工作仅有15篇,这说明国内的独立科研水平能力还有待提高。

2. 国内团队在Nature、Science的历年发表文章量

图2 2014-2018年国内团队在Nature/Science历年发表文章量(2018年仅为前五个月)

图2为2014-2018年国内团队历年在Nature、Science上发表文章的数量。数据显示,从2014-2018年之间,国内团队每年在Nature、Science上发表的文章量逐年增加。2014年和2015年,国内团队每年在Nature、Science上发表文章仅15篇,2016年增加到25篇,而在2017年达到了37篇。这个数据说明国内整体的科研水平和实力都有很大的提升,学术影响力也在逐渐扩大,在Nature、Science上的贡献值也在逐年增加。

3. Nature、Science发文量前10的机构

图3 Nature/Science收录文章数国内排名TOP10机构

中科院凭借其庞大的规模以18篇文章位居榜首,展现了相当强的科研实力;同时,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上海科技大学以6篇紧随其后。值得注意的是,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均有工作为国内团队独立完成,上海科技大学的工作主要通过与国外课题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从整体上看,目前国内团队在Nature、Science发表文章,主要以与国外合作的形式。这个数据可以说明两点问题,首先是团队之间的合作和资源互用已经成为一种主导,其次是国内的独立科研水平还有更多进步的空间。

4. Nature、Science发文关键词

图4 Nature/Science收录文章数研究领域分布

通过对近五年中国团队在Nature/Science上所发表的文章进行总结归纳,发现在纳米材料、能源材料、金属材料、催化、电子材料、二维材料和MOF这七个研究领域的工作最为集中。其中纳米材料的文章达到了30篇,大大超过了其他领域,说明目前对纳米材料研究的火热程度。紧随其后的是能源材料,一共有13篇文章。能源问题一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巨大问题,随着新能源的发展,对光伏材料、电极材料等能源材料的研究也吸引了很多来自科学界的目光。其后的金属、催化和电子材料等传统材料领域,文章数量也有12篇。前十年大热的二维材料文章数有11,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5篇都是以石墨烯为基础的,说明科学界对石墨烯的热情还未消减。第七个是金属有机框架,文章数为5篇。这七个研究领域的发文总量已经占据了国内团队在Nature/Science上发表文章总量的大半江山,有兴趣在Nature、Science上发表文章的科研工作者不妨对相关研究领域多加关注。

5. Nature、Science文章被引用情况

通过对近五年中国团队在Nature/Science上所发表的文章的被引次数进行归纳和总结,我们发现在所发表的101篇文章中,有53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比例达到了50%以上,说明这些工作在相关研究领域中的影响力很大。

文章结尾送福利,下文列出10篇Nature、Science中引用量最高的论文

1.A hole-conductor-free, fully printable mesoscopic perovskite solar cells with high stability

被引次数:1203

2.Metal-free efficient photocatalyst for stable visible water splitting via a two-electron pathway

被引次数:1110

3.Highly crystalline multimetallic nanoframes with three-dimensional electrocatalytic surfaces

被引次数:863

4.Efficient and stable large-area perovskite solar cells with inorganic charge extraction layers

被引次数:687

5.Precise and ultrafast molecular sieving through graphene oxide membranes

被引次数:662

6.Piezoelectricity of single-atomic-layer MoSfor energy conversion and piezotronics

被引次数:484

7.Nitrogen-doped mesoporous carbon of extraordinary capacitance for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被引次数:476

8.Synthesis of borophenes: anisotropic, two-dimensional boron polyporphs

被引次数:413

9.Ultrahigh power factor and thermoelectric performance in hole-doped single-crystal SnSe

被引次数:389

10.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comprising cobalt porphyrins for catalytic COreduction in water

被引次数:364

本文由材料人编辑部新能源学术组gaxy供稿,材料牛编辑整理。

材料人网专注于跟踪材料领域科技及行业进展,这里汇集了各大高校硕博生、一线科研人员以及行业从业者,如果您对于跟踪材料领域科技进展,解读高水平文章或是评述行业有兴趣,点我加入编辑部

欢迎大家到材料人宣传科技成果并对文献进行深入解读,投稿邮箱tougao@cailiaoren.com。

投稿以及内容合作可加编辑微信:cailiaokefu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