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深圳研究院潘锋Nano Energy:固态电池中,MOF即离子导体促进界面Li+传输


【引言】

锂离子电池是目前研究和应用较广的绿色储能材料。但是目前关于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容量的大小和储能机制的研究,还不完善。固态电池能够解决锂离子电池在应用过程中,面临的一部分安全问题。然而,固态电池中的电导率问题一直困扰着其发展。主要原因是固态颗粒之间的离子电导率低,界面电阻较高,显著影响了固态电池的发展和应用。本文找到了一种新的、电化学稳定的MOF离子导体,极大的提高了固态电池的离子传输性能。

【成果简介】

近日,中国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的潘锋(通讯作者)教授团队,发现固态电池(SSBs)的界面阻力与不稳定固体接触有关。离子导体能够提高SSBs界面Li+的传输性性能。离子导体通过离子液体(Li-IL)浸润多孔MOF主体。固态电解质(SSE)和Li7La3Zr2O12(LLZO)结合,客体Li-IL离子可以通过MOF主体的开放孔道与LLZO颗粒表面直接接触,这能使不稳定的固态接触转换成纳米浸润的界面,促进Li+传输。由于独特的纳米润湿界面,混合的SSE具有高的离子电导率1.0×10-4 S·cm-1和宽的电化学窗口5.2 V,并和Li金属负极具有很好的匹配性。基于此原理,LLZO基的LiCoO4和LiFePO4 SSBs的界面Li+传输性能大幅提高,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循环150圈后容量保持率为97 %,并且倍率性能优异。这种良好的化学性能与离子导体通过纳米界面机制有关。这种MOF离子导电剂在SSB内建立了有效的Li+传输网络,有助于提高器件的安全性和功率性能。相关成果以Boosting Interfacial Li+ Transport with a MOF-Based Ionic Conductor for Solid-State Batteries”为题发表在Nano Energy上,博士后王子奇和博士生王子剑为共同第一作者。

【图文导读】

1 固态电池中,LIM离子导体的结构及其工作机理示意图

固态电池中,LIM离子导体的结构及其工作机理示意图。

2 UIO-67LIM离子导体显微结构图

(a)UIO-67 MOF的实验和模拟XRD图谱;

(b)陶瓷LLZO粉末和标准Li5La3Nb2O12卡片的XRD图谱;

(c)UIO-67 MOF的SEM图像;

(d)LIM离子导体的SEM图像。

3 LIMs离子导体的Arrhenius和阻抗图

(a)不同离子液体含量的LIMs离子导体的Arrhenius图;

(b)在30-100℃下,LIM样品的EIS曲线(插入图是高频放大图);

(c)不同LIM含量的LIM-L、烧结后LLZO陶瓷片和LLZO粉末压片离子导电性的Arrhenius图;

(d)含有20 wt%的LIM-L的LIM-L的EIS图(插入图是高频放大图)。

4 Li/LIM/Li对称电池性能图

(a)纳米润湿界面的示意图;

(b)Li-IL,LIM离子导体和LIM-L混合SSEs的Li+迁移数;

(c)极化前后,Li/LIM/Li对称电池的阻抗图(插入图是极化过程中电流随时间的变化);

(d)Li-IL,LLZO,LIM离子导体和LIM-L混合SSE的电化学窗口;

(e)在0.1 mA/cm-2的电流密度下,Li/LIM/Li对称电池的电镀剥离图。

5 LiCoO2LiFePO4 SSBs的电池性能图

(a)不同电流密度下,LiCoO2 SSBs的充放电曲线;

(b)LiCoO2 SSBs的倍率图;

(c)在0.1 C的电流密度下,LiCoO2 SSBs的循环性能图;

(d)不同电流密度下,LiFePO4 SSBs的充放电曲线;

(e)LiFePO4 SSBs的倍率图;

(f)在0.1 C的电流密度下,LiFePO4 SSBs的循环性能图。

【小结】

本文发现浸润Li+离子液体的MOF主体的新型离子导体,可以在LLZO固态电池中降低界面阻抗。MOF主体具有3 D通孔结构,使内部Li-IL离子直接与LLZO和正极颗粒接触,形成纳米浸润Li+传输界面。离子导体和LLZO的混合SSE具有高的离子导电率1.0×10-4 S·cm-1,宽的化学窗口5.2 V。混合SSE和Li负极具有很好的匹配性,均匀的Li沉积能够有效地抑制Li枝晶的生长。当离子导体加入到LCO和LFP SSBs,有效的Li+传输网络在电池内部形成,进而提高电池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具有纳米浸润界面的离子导体有助于Li+传输,这种方法实现为SSB规模化制造提供了新的思路。

文献链接:Boosting Interfacial Li+ Transport with a MOF-Based Ionic Conductor for Solid-State Batteries(Nano Energy, 2018, DOI: 0.1016/j.nanoen.2018.04.076)。

欢迎大家到材料人宣传科技成果并对文献进行深入解读,投稿邮箱tougao@cailiaoren.com

材料人投稿以及内容合作可加编辑微信:cailiaokefu。

材料牛专注于跟踪材料领域科技及行业进展,这里汇集了各大高校硕博生、一线科研人员以及行业从业者,如果您对于跟踪材料领域科技进展,解读高水平文章或是评述行业有兴趣,点我加入材料人编辑部

材料测试,数据分析,上测试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