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正式名单出炉,158位材料、化学科学家入选领军人才!


日前,中共中央组织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印发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入选人员名单的通知》。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入选人员名单包括两个层次的五类人才,共计1635人。其中科技创新领军人才720人,科技创业领军人才367人,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15人,教学名师195人;青年拔尖人才138人。 本次入选人数清华大学以25名高居榜首,浙江大学共有23人入选,位居第二。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也以较多人数紧随其后。

其中,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创业领军人才从“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者中遴选产生,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从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入选者中遴选产生,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从“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遴选产生。

相比公示名单,本次共有16人被刷,其中包括3名科技创新领军人才、6名科技创业领军人才、5名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和2名教学名师人选,青年拔尖人才全部通过。

“万人计划”简介:

国家“万人计划”是一项涵盖领域广、涉及部门多、实施周期长的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由中组部、人社部等11个部委联合推出,面向全国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给予特殊支持,旨在加快培养造就一批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坚强支撑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万人计划有三个层次,分别是杰出人才、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万人计划各层次人才如下:

第一个层次是“万人计划”杰出人才,其计划支持100名处于世界科技前沿领域、科学研究有重大发现、具有成长为世界级科学家潜力的人才。

第二层次是领军人才,计划支持8000名国家科技发展和产业发展急需紧缺的创新创业人才,包括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教学名师和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等类别。

第三层次是青年拔尖人才,计划支持2000名35周岁以下、具有特别优秀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潜能、科研工作有重要创新前景的青年人才。

那么作为材料人,除了各高校的入选情况外当然更关心的是有哪些材料er入选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技创新领军人才从事材料、化学领域研究的名单(PS:小编是纯手打,挨个搜寻,所以如果有个别漏掉还请多多包涵):

1 郭雪峰 北京大学
2 付雪峰 北京大学
3 陈 兴 北京大学
4 王新强 北京大学
5 汪夏燕 北京工业大学
6 郭洪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7 卫 敏 北京化工大学
8 尹梅贞 北京化工大学
9 田 明 北京化工大学
10 刘 力 北京化工大学
11 刘雪峰 北京科技大学
12 陈少华 北京理工大学
13 季葆华 北京理工大学
14 张 强 北京师范大学
15 王同敏 大连理工大学
16 贺高红 大连理工大学
17 黄明亮 大连理工大学
18 梁长海 大连理工大学
19 樊江莉 大连理工大学
20 赵纪军 大连理工大学
21 刘守新 东北林业大学
22 张 前 东北师范大学
23 朱美芳 东华大学
24 张清华 东华大学
25 陈礼辉 福建农林大学
26 江莉龙 福州大学
27 俞燕蕾 复旦大学
28 彭慧胜 复旦大学
29 魏志祥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30 何 军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31 刘 丽 哈尔滨工业大学
32 李 垚 哈尔滨工业大学
33 何 鹏 哈尔滨工业大学
34 郭海明 河南师范大学
35 曾明华 湖北大学
36 蒋健晖 湖南大学
37 潘安练 湖南大学
38 张晓兵 湖南大学
39 王祥科 华北电力大学
40 杨海波 华东师范大学
41 马东阁 华南理工大学
42 王海辉 华南理工大学
43 杨中民 华南理工大学
44 祝诗发 华南理工大学
45 郭宝春 华南理工大学
46 张立志 华南理工大学
47 解孝林 华中科技大学
48 孙俊奇 吉林大学
49 张文科 吉林大学
50 张 皓 吉林大学
51 王 为 兰州大学
52 张浩力 兰州大学
53 刘军林 南昌大学
54 李金恒 南昌航空大学
55 吴 迪 南京大学
56 顾冬冬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57 朱俊武 南京理工大学
58 曾海波 南京理工大学
59 李延军 南京林业大学
60 赵 斌 南开大学
61 朱守非 南开大学
62 程方益 南开大学
63 戴世勋 宁波大学
64 王 训 清华大学
65 许华平 清华大学
66 马旭村 清华大学
67 程 易 清华大学
68 范同祥 上海交通大学
69 罗正鸿 上海交通大学
70 贾金锋 上海交通大学
71 冯玉军 四川大学
72 林 炜 四川大学
73 刘 庄 苏州大学
74 严 锋 苏州大学
75 张晓宏 苏州大学
76 唐建新 苏州大学
77 马新宾 天津大学
78 杨全红 天津大学
79 封 伟 天津大学
80 胡文彬 天津大学
81 姜忠义 天津大学
82 范晓彬 天津大学
83 邹吉军 天津大学
84 丁 轶 天津理工大学
85 李 岩 同济大学
86 李 振 武汉大学
87 汪的华 武汉大学
88 王发洲 武汉理工大学
89 刘 刚 西安交通大学
90 魏进家 西安交通大学
91 吴 彪 西北大学
92 付前刚 西北工业大学
93 殷小玮 西北工业大学
94 刘 浪 新疆大学
95 唐睿康 浙江大学
96 俞书宏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97 傅 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98 汪毓明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99 俞汉青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00 谭平恒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101 王晓东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102 邓伟侨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103 叶 茂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104 申文杰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105 李兴伟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106 房本杰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107 张东辉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108 潘秀莲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109 叶明亮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110 徐兆超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111 叶 宁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112 罗军华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113 郭国聪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114 李小森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115 王朝晖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116 罗三中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117 郭玉国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118 葛茂发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119 刘志敏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120 赵永生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121 侯剑辉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122 王京阳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123 刘 岗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124 刘 畅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125 李 峰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126 李殿中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127 张 健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128 陈星秋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129 周亦胄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130 周 峰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131 郭志光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132 刘兆平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133 闫阿儒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134 李德宝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135 史 迅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136 刘宣勇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137 黄富强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138 刘元红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139 张新刚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140 刘国生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141 刘 文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142 陈立桅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143 张广宇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144 陈 澍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145 周兴江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146 郭建东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147 胡勇胜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148 林 君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149 唐金魁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150 韩艳春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151 谢志元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152 王宏达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153 金永东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154 刘植昌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155 吴明铂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156 刘 咏 中南大学
157 纪红兵 中山大学
158 张 静 重庆大学

看来材料人的占比还是很大呢,这也可以看出,国家正在加大力度发展基础学科。无论生活还是工程中,处处可见材料的身影,材料的难题不攻克,技术也就无从谈起。

相信大多数人对名字都会有些陌生,大家更关注的会是排名(人之常情啦),小编就小小的排一下(PS:排名只代表各高校入选人次,还请大家理性客观对待(●'◡'●))

工作单位 计数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10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8
天津大学 7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7
大连理工大学 6
华南理工大学 6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6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5
北京大学 4
北京化工大学 4
清华大学 4
苏州大学 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4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4
哈尔滨工业大学 3
湖南大学 3
吉林大学 3
南开大学 3
上海交通大学 3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3
北京理工大学 2
东华大学 2
复旦大学 2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2
兰州大学 2
南京理工大学 2
四川大学 2
武汉大学 2
西安交通大学 2
西北工业大学 2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2
北京工业大学 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
北京科技大学 1
北京师范大学 1
东北林业大学 1
东北师范大学 1
福建农林大学 1
福州大学 1
河南师范大学 1
湖北大学 1
华北电力大学 1
华东师范大学 1
华中科技大学 1
南昌大学 1
南昌航空大学 1
南京大学 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1
南京林业大学 1
宁波大学 1
天津理工大学 1
同济大学 1
武汉理工大学 1
西北大学 1
新疆大学 1
浙江大学 1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1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1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1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1
中南大学 1

可以看出,中科院系统还是占据主要席位,其中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10人拔得头筹,大连化物所近年也是捷报频传,在新能源等领域成果显著。高校方面,天津大学7人占据第一,大连理工、华南理工6名紧随其后。这三所学校都是老牌的化学和高分子学科强势高校,人数占优也不足为奇。此次人才的增多也意味着更好的发展机遇,相信近几年会得到很好的发展。这次的万人计划增选也是在推进双一流建设后院士增选的又一领军人才项目,相信中国高校在这些领军人才的带领下能实现预期的目标,早日跻身世界一流!

注:以上数据皆是手动统计,如有不太准确的地方还请海涵!

本文由材料人学术组Allen供稿,材料牛整理编辑。

材料牛网专注于跟踪材料领域科技及行业进展,这里汇集了各大高校硕博生、一线科研人员以及行业从业者,如果您对于跟踪材料领域科技进展,解读高水平文章或是评述行业有兴趣,点我加入编辑部大家庭

欢迎大家到材料人宣传科技成果并对文献进行深入解读,投稿邮箱tougao@cailiaoren.com。

投稿以及内容合作可加编辑微信:RDD-2011-CHERISH,任丹丹,我们会邀请各位老师加入专家群。

材料测试,数据分析,上测试谷

分享到